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成都市成华区探索“链式”党建新路径 提升“三力”为文创产业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2025-02-13   来源:成都市成华区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成都市成华区结合东郊记忆艺术区文创产业集聚、企业集中、服务集成等特点,扎实推进全市文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党建工作试点,创新探索党建领“链”、文化强“链”、服务优“链”工作路径,为文创产业链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坚持党建领“链”,提升统筹领导力。一是压实工作责任。会同市委宣传部产业发展处及区级相关部门发起成立成都市文创产业链党委,吸纳四川今日头条、成都数字文创联盟等作为成员单位,制定产业链党委工作规则、“三链”党建工作方案等系列配套制度,细化落实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定点联系、活动轮值等工作机制。二是织密组织体系。持续扩大党组织和工作“链条式”覆盖,梳理摸排艺术区内18个文创产业“园中园”运营主体、460余家链属规上限上企业党组织及党员情况,采取链主企业带头建、聚集园区联合建、街道社区兜底建等方式,推动实现全覆盖管理。结合“蓉城先锋·智慧党建”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应用场景推广,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找组织,截至目前,已纳入管理党员1100余名。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示范引领作用,在数字音乐、电子竞技、网络直播等重点领域设立“文创先锋岗”“红色直播间”700余个,推荐10余位文创产业链优秀代表入选“天府峨眉计划”“蓉漂人才”等省市重点人才计划,1名企业党支部书记获评成都市“优秀党务工作者”。

坚持文化强“链”,提升产业影响力。一是鲜明产业特色。搭建“蓉城先锋·链上成华”文创产业园区协同发展平台,统筹推进18处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做深做细影视音乐、时尚设计、直播电商等优势赛道,新引进韩国帝视特、影目科技全国总部等项目,携手芒果传媒等发起成立“AI+AR产业生态发展联盟”,以新质生产力营造潮流消费多元场景、培育产业新增长极,东郊记忆纳入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二是擦亮文化品牌。以2024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全球熊猫伙伴大会等重大活动在蓉举办契机,高标准承接自媒体大V“构建自媒体发展良好生态,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主题沙龙、“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等重要活动,组织首届“繁星闪耀·微短剧年度盛典”“熊猫家园·首届大熊猫文化创意大赛”“红点设计概念大奖获奖作品展”等国际性、品牌性文化交流活动,更好将城市“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三是传承红色基因。充分发掘“东郊”作为成都工业源点的历史价值,打造“奋进东郊”研学路线,精心设计“潮‘东’行”等定制服务,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城市记忆展”,让党员群众沉浸式感受工业遗存活化焕新发展历程,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截至目前已接待研学2.4万余人(次)。

坚持服务优“链”,提升要素保障力。一是推动难题共答。采取“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难、一对一服务”等方式,常态化组织开展“三进三送”亲商助企行动,举办“蓉城先锋·对话书记”等活动50余场,累计联推惠企政策1000余条、联解难题300余件,涌现出舞剧《大熊猫》、动画电影《小倩》等现象级作品。二是加强阵地共建。以“忆东郊、潮东郊、新东郊”为主线,打造东郊记忆、CEC784·万谷智慧产业园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集成产业孵化、政务服务、人才培育等多元功能,加强党建带群建抓实青年发展型园区建设,东郊“青年夜校”火爆“出圈”,年均接待青年人群超500万人(次)。三是促进资源共享。依托“企话东郊”等党建联建平台,搭建链属企业与浦发银行、成都银行等驻区金融机构合作桥梁,为34家文创企业提供贷款1.57亿元。深化探索链属企业、在地高校、公共平台人才共育机制,不断优化“东骄俊杰”人才培育体系,截至目前已聚集文创产业人才2.37万,初步形成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投资基金、领军人才集聚共生的“5+N”产业生态体系。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