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威远县、芦山县抓紧抓实党史学习教育

2021-03-04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威远县“三个好”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

威远县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围绕红色资源、红色阵地、红色故事三个方面,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量。

用好红色资源。深挖中共四川省委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罗世文烈士生平事迹,推出革命事迹线上展,积极筹拍同题材电影和电视剧,提升打造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为党性教育基地,2020年以来承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100余场次。精选11位本地革命烈士事迹,编发《热血筑丰碑—威远英烈事迹选编》2000册,拍摄制作《高举旗帜 许党为民》精品党课视频1部,进一步丰富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素材。

建好红色阵地。积极推进县级党校分类改革工作,将县委党校新校区选址在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胡驭垓烈士墓相汇的“红色轴线上”,并在党校增设地方党史教育课程,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文化熏陶下筑牢红色之魂。坚持“党校+基地”特色办学模式,先后投入1600万元建成红村气田博物馆,投入600万元建成威煤陈列馆,并联动打造红色教育品牌,使党史学习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实绩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学习教育实效性。

讲好红色故事。采取公开招聘、招募党员志愿者等形式,为党性教育基地选育专兼职红色故事讲述人9名,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质量。“开展党史进校园”红色宣讲活动,采取现场宣讲、视频学习等形式在中小学校全覆盖开展党史学习活动46场,受教育人数达2.3万人次。在“威远组工”微信公众号开设“忆党史·守初心”学习专栏,每半月刊发一期党史故事,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芦山县“123”工作法抓实党史学习教育

为提高党员教育质量,献礼建党100周年,芦山县聚焦阵地建设、文化传承、氛围营造,扎实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围绕“一条路”,建强主要阵地。以红军长征路为主线,构建以县委党校为主体、红色资源为依托的“培训学校+遗迹遗址”党史教育主阵地。优化升级一所党校。投入850万元,建立建筑面积达49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0余人培训教学大楼,并配齐配优教学设施;结合党史教育要求和芦山实际,研发特色课程20余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打造提升一批基地。以红色传承为抓手,投入200余万元用于红军遗址、遗迹、遗物修复保护,提升改造包括省委组织部授牌的37军司令部、红四方面军总司令部、四川省苏维埃红色政权遗址等一大批党史党性教育基地。连接形成一条长廊。深度挖掘本地党史资源,建立“4·20”芦山强烈地震纪念馆、红军广场、感恩文化广场等,开发现场教学点位43个,形成一条各具特色、整体联动的现场教学长廊。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雅安夹金山分院到芦山,在三十军军部开展红色主题教育

编撰两本书,讲好芦山故事。结合时代精神和工作重点,广泛收集考证党史军史故事并编撰成册,形成2本具有地方特色和教育意义的党史教材。通过史料查询、走访调研等方式,系统收集红军长征在芦山、抗战英烈乐以琴、改革开放典范朱国张、癌症支书袁超等20余个感人至深的红色小故事,汇编形成《芦山红色小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反映党史、传递“正能量”。通过艺术加工、融情于画的方式,把红军长征时期在芦山的战斗、生活等制作成1万册连环画——《红军长征在芦山》,生动再现革命岁月的点点滴滴,弘扬“永远跟党走、不死不休”的红军精神。

芦山县庆七一诵歌会宣传口诵读巜红军题壁诗》

推开“三道门”,广播红色之音。推开机关院门、学校校门、群众家门,深入开展讲党课、唱红歌等活动,营造学党史悟思想的良好氛围。党史教育进机关。创新“星期五课堂”学习制度,开设政治、红色、绿色、感恩、群众5大课堂,要求党员干部保质保量学习,促进学在经常、严在日常。红色文化进校园。在20余所学校开展“读红色书籍·讲红色故事”“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评选优秀宣讲员,激发全县师生学党史、讲党史的积极性。百项精品进家门。启动“红色演艺”进农家、百名党员讲党史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渠道,结合送课下乡、到村表演等形式,把100余项精品课程、精彩节目送到千家万户,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民化。

芦阳二小教师熊丹萍在“永远跟党走”网络党课大赛讲党课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