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0 来源:营山县委组织部
营山县突出“四个聚焦”,不断探索新思路、寻求新突破、开创新局面,推动“物理合并”真正产生“化学反应”,切实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谋深做实。
聚焦资源配置提效能。把优化资源配置作为突破点,着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推动实现乡镇高效率运转。一是用活编制。统筹使用乡镇编制,按乡镇类别科学确定编制数量,允许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在机构限额内,调整优化综合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特色产业发展办公室”“文化旅游服务中心”等特色机构,有效利用编制资源。二是放活权限。根据发达镇、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不同发展定位,采取部门乡镇双向对接方式,分类分层制定委托下放行政权力事项指导清单,有序下放行政权力事项55项,破解乡镇权小责大等问题;建立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成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三是盘活资产。采取“摸清楚、腾出来、用起来”三步走模式,联合7个部门抽派60人组成4个检查组分类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清理出的100余宗闲置国有房产采取调剂使用、对外租赁、产权交易、整合壮大国有企业等方式盘活,成功让闲置资产变成创效资产。
渌井镇兴云村通村及产业道路
聚焦质量提升添动能。把提升发展质量作为出发点,着力补短板、促提升,推动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一是夯实发展基础。针对农村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组建乡村规划队伍,以产业片区为单位制定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5个重点特色村规划编制;实施撤并建制村畅通工程,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规划建成产业路、通组连户道路1200公里;实现行政村4G通达率100%,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二是做精特色产业。针对农村产业小而不精的问题,坚持抱团发展、连片发展,聚合花椒、柑橘、中药材等特色优势,打造“新法朗”30村连片现代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个、标准化养殖场486个,发展花椒7.5万亩、现代水产2万亩,全县“三品一标”认证总数15个。三是壮大集体经济。针对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力量薄弱等问题,坚持“一村一策”,积极探索资源开发、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物业经济、服务创收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登记赋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达340个,实现集体经济总额4.1亿元,总收入达486万元。
朝阳村现代粮油产业示范园
聚焦服务优化强功能。把增强服务能力作为落脚点,着力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便民服务亲民化。组织180余名便民窗口工作人员开展3次业务培训,转变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推行窗口AB岗工作制,解决“空岗”“漏岗”问题;按照“代办点受理—中心承办—代办点回复”模式在全县364个村建立便民服务代办点,用“一条龙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路”。二是养老育幼标准化。调整优化敬老院布局,整合撤并“老小散远”敬老院15所;改(扩)建区域养老服务设施,建成3个城乡养老服务站,为1100余老人提供托管照护服务;打造5个儿童之家示范点,为400余名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临时照料+课后托管+教育指导”一体化服务。三是卫教服务优质化。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名校+”“跨校兼课”等办学模式,组建学校发展联盟体5个,辐射带动30个乡镇薄弱学校;按照“一院多点、撤弱并小”思路,撤并36个乡镇卫生院,布局5个医卫次中心,转型升级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聚焦治理提升激潜能。把提高治理效能作为关键点,着力强化引领、统筹调度,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一是建强自治队伍。组建160支“红色乡贤调解队”,调解矛盾纠纷1200余件,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在29个乡镇(街道)培育“红色法律顾问”,累计为1.2万余群众提供免费咨询服务;组建50余支近千人队伍开展“红袖标”大巡防活动,社会秩序显著提升,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二是优化阵地打造。拨付党建经费132.4万,在15个村(社区)实施活动阵地提档升级,变活动阵地为“红色文化馆”“红色放映厅”“红色书吧”;规范建设村(社区)“一门式”工位,“两委”成员轮流坐班,推动村(社区)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三是创新城乡治理。在全市率先试点社工服务体系建设,建设社工服务站2个,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推行“四治一公约”村级治理模式,推广“红黑榜”制度,常态开展“乡风文明行动”,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