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通江县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2021-11-15   来源:通江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通江县按照“把红色资源运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总要求,立足“一区三地、红色通江”发展定位,以夯实红色堡垒、传承红色基因、推行红色治理、盘活红色资源“四大行动”为抓手,筑牢基层组织,健全治理体系,全面推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

抓改革激活力,夯实“红色堡垒”。一是阵地建设突出红色主基调。以红色文化为内核,扩建王坪村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中坝村便民服务站,规范设置其他功能室。新建“红色学堂”多功能培训中心,设置“红色驿站”服务站。融合非遗文化、民俗文化,打造全国第一条“红色记忆”主题高速路,建成红色文化长廊、群众工作展厅,实现党建、文旅“沉浸式”融合。二是组织架构实现功能多元化。以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为契机,打破试点村传统组织架构,立足地缘、业缘、趣缘重新设立文旅、产业、教育等村级党组织。配齐乡村振兴指导员、党建工作指导员、集体经济指导员和“三务”公开监督员,组建志愿服务队、文旅宣讲队、群众演艺队。三是党员队伍彰显时代新活力。定期开展党性教育、传统教育、新风教育和感恩教育四大主题活动,不断丰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形式载体。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行积分制管理,引导辖区党员积极参与村级事务、乡村治理、“红心志愿”“红色代办”志愿服务。发展培养知识化、年轻化、高素质、专业化的积极分子,着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活文化树品牌,传承“红色基因”。一是用好文创成果,发扬红色传统。依托县域“红城映像”“红色记忆”“红色领创”等文旅品牌,出品剪纸、竹编、刺绣、纪念品等30余类文创产品,通过开展“重走红军路”“感悟鱼水情”等主题活动、文艺演出,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发扬“红色传统”,使无形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转变为有形资源。二是讲好革命故事,激发红色动能。排演《活着》《我的两万个兄弟》等红色剧目,拍摄《铁血丹心》《初心无悔》《使命》等20多部专题片,编撰《红魂》《红色歌谣》等30多部党性教育教材,挖掘《100名女红军》《粉壁墨书》等红军小故事,作为研学培训教材。依托抖音、公众号、红色学堂、家风讲堂等线上线下载体,丰富党员群众“精神粮仓”,激发干事热情。三是建好“一区三地”,打响红色品牌。以建设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红军烈士纪念地等“一区三地”为统揽,全力抓好试点村基础设施、党建文化、农旅融合等示范创建,搭建多元化研学旅游学习交流平台,打响“红色通江”品牌。

兴产业谋发展,盘活“红色资源”。一是以“旅”为径,推动“三态”合一。推出“县城—毛浴古镇—沙溪王坪—永安得汉城—空山战役遗址—诺水河景区”等4条“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动生态、文态、业态“三态融合”。二是以“特”为先,做优区域品牌。依托壁州创谷电商平台、“巴食巴适”区域品牌等优势,持续壮大空山马铃薯、干果、巴药、土猪、粮油等特色优势农业,通过地区农产品展销、乡村文旅推介、民俗文化文创等活动,大力推介本土产品、带动区域品牌。三是以“人”为本,增强发展后劲。成立王坪村、中坝村集体经济股份经济合作社,建立人才库,培育特色种养、机械维修、餐饮服务等高素质农民,开展劳务承包、农产品加工、开办农家乐、开发体验项目等,拓宽村集体、村民增收路径。

破难题优服务,推行“红色治理”。一是完善治理体系,推动共建共享。按“党支部+聚居点+小网格”的模式划分治理框架,在聚居点配备公益岗位,实施一个党小组、一个议事会、一支自管队、一名网格长、一份微公约的“五个一”治理机制,形成了全覆盖、高效率、执行快的立体自治体系。二是建设美丽庭院,提升村庄形象。以建设“红旗庭院”、打造“千村示范工程”、实施“厕所革命”等为抓手,全面加强聚居点公共区域、农房周边、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环境整治、污水处置,通过“流动红旗”开展“星级庭院”评比,全面提升村庄形象和村民幸福感。三是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全民参与。每年组织开展“红星党支部”“最美红军陵园守护人”“最美红军文化传承人”“最美红色故事宣讲人”等“五星三美”评选活动,每月组织一次升国旗仪式。积极开展“有事找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营造“拼干劲、比实绩、争先进、知感恩”的浓厚氛围。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