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阿坝州马尔康市探索“四化党建+”模式 推进社区治理见成效

2021-12-31   来源:马尔康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阿坝州马尔康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筑强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四化党建”模式,抓党建、育队伍、优治理、强服务,激发社区党组织领导力、政治力、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聚焦资源整合,“区域化党建+共驻”建强组织体系。一是党建筑基,打造核心引擎。针对社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互不隶属、行政互不关联、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着眼发挥社区党组织区域“轴心”作用,统筹驻区企业单位与社区共建“大党委”,吸收24名驻区单位负责人、乡镇领导担任兼职委员,落实“大党委”辖区内重大民生事项议事权、统筹协调权等12项职能权利,实现主业聚焦、权责统一。二是互联互动,聚力携手向前。组织实施结对帮扶、设岗定责、积分管理、述职述责“四大行动”,引导驻区单位党组织通过“1+N”“N+1”结对子模式,依托“主题党日”、社区“双报到”等载体,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计开展活动11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320余件,有力推动驻区单位在公益服务、资源支持、关系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扩大覆盖,强化党建支撑。开展“两个覆盖”攻坚行动,建立定期信息核实制度,由市委两新组织党工委牵头,市场监管、民政、税务等部门协作,对全市登记在册的非公企业及社会组织开展常态化基础信息核实更新工作,摸清摸实底数,及时督促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多方充实“大党委”力量。

聚焦队伍建设,“多元化党建+共建”发展基本队伍。一是选优配强提升能力。落实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三色预警”、民情直报等4项风险防控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双报到”单位等作用,开展好宣传发动、调研摸底、谈心谈话,顺利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二是力量储备增强动力。落实“雏雁计划”,大力培养社区后备力量8名,构建“2+1”帮扶机制(即:1名镇党委班子成员、1名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培养联系1名后备力量),选派镇党委班子成员、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作为后备力量联系培养人。深入开展学历提升行动,8名社区干部计划参与学历提升行动。三是党员发展保持活力。扎实抓好党员发展工作,紧紧围绕“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工作方针,把好统筹、程序、评估“三道关口”,认真落实发展党员5阶段25个步骤,今年三个社区共发展党员5名。

聚焦和谐稳定,“网格化党建+共治”改善治理环境。一是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在城乡结合部重点地段和区块,调解邻里关系、征地拆迁等纠纷52起,提供语言翻译、向导纾困等服务3500余次。研发“出租房屋旅店式管理系统”,“线上线下”管理模式,全面掌握房屋和租客信息。二是化解矛盾纠纷。将小区、院落、楼栋、驻区单位精划细分为18个网格单元进行管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整合网格员力量,强化宣传和风险隐患排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三是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建立以消防大队等专业队伍为主、镇村应急队伍为辅的“一主两辅”应急队伍,延伸小区应急分队建设,完善巡查检查、应急值守、预警预报等7项制度。

党员志愿者在社区五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JPG

党员志愿者在社区“五点半”课堂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

聚焦协同服务,“亲民化党建+共享”做实群众工作。一是完善便民型服务网络。探索小区治理模式,构建“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格局。整合行业部门单位信息资源,促进党建信息平台与政务信息平台、社区管理平台多网联动、叠加融合,实现区域互动、数据共享、信息共联、服务更优。二是建强团体式服务力量。采用“党员积分”管理制度,规范党员申报、集体评议、支部登记等流程,激发党员多做好事。创新推行“3812”(即社区将居民需求在线上3分钟内发布、党组织和党员8小时内快速响应、线下12小时内组织落实。)服务平台,制定“服务需求、服务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完善州、市部门“结对共建”考评制度。整合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先锋突击队,引导党员多形式、多渠道为群众服务。三是丰富常态化服务载体。遵循“亲民、便民、高效、优质”理念,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推行预约、延时、代办等新型服务方式。在“五点半”课堂、户外工作者温馨小屋等服务平台基础上,新增老年大学、问需服务站等功能。设置综合办事窗口,建立“全岗通”制度,加强值守人员综合业务培训,全口径办理公共事务。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