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广安市广安区党群携手安新家 “三大行动”促发展

2022-01-26   来源:广安市广安区委组织部

广安市广安区聚焦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服务、发展三大难题,大力开展“三大行动”,不断提升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整体水平,全区1万余名安置群众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突出党建引领,开展“善治”行动。实行“区委主导—乡镇党委主体—村党组织主责”三级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一是建强组织筑堡垒。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广安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治理实施方案》,成立集中安置点党支部1个、党小组56个。全面建立安置点自管会,搭建议事协商平台。二是优化机制提能力。建立乡镇党员干部、村党组织书记“1+1”定点联系集中安置点工作机制,以“区招村用、岗编分离”方式为安置点所在村(社区)引进26名治理专干,协助抓好安置点后续治理工作。三是整合资源强治理。整合各类政策资金8700余万元,健全完善安置点配套设施,修建文体广场46个,文化礼堂2个,营造大家庭、小生活场景。开展“一榜两评”“最美婆媳”等活动,设置“乡风文明红黑榜”,组织机关单位、两新组织等赴安置点开展志愿服务350余场次,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

突出量体裁衣,开展“补短”行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持续在察民意、解民忧、聚民情、暖民心上久久为功。一是补齐服务短板。设立“情系桑榆”心理咨询室,疏导安置老人心理忧虑;开展安置点“土地协商”,引导安置点周边村民将闲置、荒废土地使用权低偿转让给安置群众,借助“微菜园”重塑庭院经济,截至目前,已帮助安置群众协调土地70余亩;开展“党员代办”活动,在所有集中安置点设置便民代办点,解决搬迁群众诉求230余条。二是补齐发展短板。推进安置群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全面完成安置点所在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划转49处闲置资产。建立“村党组织+安置点+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安置群众发展生猪、粮油、花椒、湖羊等特色产业。三是补齐民生短板。强化供水保障,为1780余户安置群众安装自来水设备,普及率达100%。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治理等“五大行动”,新建安置点垃圾中转站5座、污水处理站3座,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突出分类施策,开展“春风”行动。坚定致富信念,拓展就业渠道,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安置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一是持续推进帮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政策,为1800余名安置点学生减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等资金共计60余万元。全面落实医疗保险、大病救助等政策措施,2021年为安置群众代缴医疗保险费290余万元,参保率达100%。二是灵活解决就业。“线上+线下”开展专项招聘,推送200余家优质企业5300余个岗位信息,1369名安置群众实现外出务工。依托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项目,认定18个“造血”式扶贫车间、就业基地,打造安置点周边产业,帮助安置点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三是鼓励自主创业。培育15个村专业合作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产业,引导安置群众入股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持续发展。争取1250万元创业贷款扶持,有效解决安置群众创业资金缺乏、融资难等问题。设立创业服务站,加强创业政策宣传、人力资源状况调查统计和基础台账建立等服务工作。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