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宜宾市叙州区“四聚焦四提升” 推进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效能

2022-02-16   来源:宜宾市叙州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宜宾市叙州区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抓实队伍建设、创新治理机制和培育特色产业等方式,以高质量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大发展,“五补五改”等创新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获评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区。

图片1.png

观音片区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座谈会

聚焦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发展“引领力”。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创新优化组织设置,着力构建与现下乡村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一是“两篇文章”优化乡村组织。推动“两项改革”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终端见效。在“前半篇”文章中,采取先进带后进、强村并弱村原则,优化调减153个行政村,将27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并入邻近发展强村,同步规范设立21个党委、68个党总支、208个党支部;在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中,将乡镇(街道)划为“一核四片”,落实党建专职人员,统筹片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二是“连点成链”组建产业组织。坚持“产业相联、功能相近、资源相融、发展互促”原则,组建“两江”全域旅游示范园、大塔荔枝产业示范园等产业党组织,统筹组织、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研究解决产业链无序竞争、经营分散等难题,推动产业全链条抱团发展。三是“聚火工程”延伸组织触角。在区级层面组建农民工综合党委,并依托驻外办事处、商会等平台,在外出务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深圳等地组建流动党组织11个,制定返乡创业八条政策措施,培养农民工村干部1085名,培育农民工返乡创办经营主体196个,获评全省农民工回引培养先进区。

图片2.png

引进人才赴樟海镇调研乡村振兴

聚焦队伍选育,提升乡村建设“战斗力”。坚持从乡村班子建设、驻村队伍选派、专业人才下沉等方面聚力用劲,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骨干队伍。一是优秀干部选配一线。在乡村换届中,以“政治素质强、熟悉三农工作”为导向,配齐配强14个乡镇157名领导干部,乡镇领导班子平均年龄38.68岁,具有2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班子成员占91.08%;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达100%,实现“三升一降”目标,乡村班子结构持续优化、战斗力明显提升。二是骨干力量下沉一线。结合村级发展需要和干部能力潜质等,统筹选派226名第一书记、驻村队员驻村帮扶,安排32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强化督导指导和教育培训,全面加强乡村一线工作力量。三是专业人才服务一线。开展人才组团攻坚计划,50名专业人才组团对大塔荔枝、合什手工面、泥溪芝麻糕等特色食品以及樟油提纯、樟木雕刻等领域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攻关,帮助本土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提质增效。

图片3.png

樟海镇瓦房村党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活动

聚焦机制创新,提升乡村基层“治理力”。针对不同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治理载体、治理机制创新,切实推动基层善治。一是探索“一约五会”治理路径。推进297个村因地制宜修订村规民约,规范组建村民议事会、老年协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五会”乡村治理体系,组织开展文明家庭示范户等先进典型选树,大力整治“请客风”、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相关做法成功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二是创新“全科网格+智格平台”治理模式。按照“定格、定人、定责”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分网格297个,每个网格配置1名综合网格员,围绕留守儿童、失独老人等群体,开展心理疏导、民事代办等服务2万余次;开发智慧网格信息平台,动态搜集群众诉求和建议,向综合网格员智能派单,推进乡村治理精细化。三是探索“三式”分类管理农村党员。聚焦外出务工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老龄党员等重点群体,针对性采取跟踪式、示范式、清单式“三式”进行分类管理,推动农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冲锋在前、争当表率,相关做法被《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刊载推广。叙州区少峨村党员杨通海,发挥种植技术特长,带领群众发展优质水果基地5000亩,通过电商销售15万斤,少峨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图片4.png

樟海镇瓦房村易地搬迁聚居点和农产品交易中心

聚焦产业培育,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力”。紧紧抓住乡村产业振兴这个基础和关键,压实责任,推动人才、资金、政策等资源向乡村一线聚集。一是强化目标管控。成立区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开展督查指导掌握进展情况。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乡镇(街道)实绩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以油樟为主导的“1+7”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油樟全产业链发展机制”获国家林草局第二批“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二是强化内外联动。邀请省农科院、川农等科研院所专家组建服务团,指导乡镇(街道)成立村级合作社和股份公司940个。开展“支部众筹·振兴乡村”活动,通过“1+1”“1+N”等形式将机关党组织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与297个村党组织精准结对,筹集村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163.5万元,共同议定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项目160余个,全区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的村达20个。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创新“五补五改”财政投入方式,将财政补助新型经营主体资金变为村集体股权投资量化股金,村民可享受量化股权5%保底分红、产品交易量盈余分配、土地成本收入等7项收益。目前,全区已投入股权量化资金6500万元,带动投入资金1.2亿元以上。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