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6 来源:凉山州委组织部
冬日的暖阳洒在大凉山深处,2022年1月20日上午10点不到,越西县梅花镇打土村活动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男女老少背着白色的编织袋,将一堆堆废纸壳、塑料瓶放下,耐心等待着称重换取积分。
2019年7月以来,每月10号、20号、30号村里都会固定出现这样的场景:村民们集中将烟头、废纸、塑料袋等垃圾送到“积分超市”换取酱油、洗衣粉、铅笔等生活用品……
“过去到处乱甩的废品变成了有用的宝贝,垃圾超市瓦吉瓦(很好)”,村民们不住口地点赞。打土村从昔日随处可见烟头、塑料袋的脏乱场景转变为村道干干净净、垃圾不见踪影的美丽彝家新村。
爱护环境从孩子做起
微处着手 探索有效模式
“在乡村治理推进过程中,各村生活垃圾管理难、环境卫生习惯差等痼疾成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梅花镇党委摸索出“垃圾超市”模式,探索开展“捡垃圾、存积分、兑物品”活动,引导村民爱护环境、转变风气、养好习惯。梅花村、打土村成为该模式的试行点,自此,每月10日、20日、30日成为两村的“垃圾积分日”(垃圾清运日),每月20日为“垃圾兑换物品日”。
“垃圾超市里主要有米、面、油等日用品和铅笔、文具盒等学习用品可供兑换。回收的垃圾中,不可回收垃圾统一处理,可回收垃圾统一变卖作为物品购买资金。”打土村党支部书记潘木乃二布介绍“村民从捡垃圾中获得了实惠,现在也不乱扔垃圾了,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打土村党支部每季度开展1次“环保之星”评比活动,根据村民积分情况按比例评选,提升村民捡垃圾的积极性,助推在全村形成“捡垃圾、我光荣、家美丽、村和谐”的良好氛围,人人行动起来,户户参与进来,共同创造美好村貌村景。
“我这个月已经是第二次兑换积分了,今天兑换了两瓶酱油和一提纸,一季度有希望当上‘环保之星’。”村民蒋阿依笑呵呵地说。“现在全村人人都捡垃圾,大家积极性很高,不只是为了兑奖品,当了‘环保之星’脸上有光。”
村民兑换生活用品
党建引领 凝聚最强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好模式离不开好的举措保障。”在“超市营业员”蒋阿呷布都木看来,“垃圾超市”这几年能够坚持下来,关键在于党组织高度重视和党员作用发挥好。
据了解,梅花镇“垃圾超市”模式由镇党委牵头制定,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为“垃圾超市”总负责人,各村包村领导兼任总经理,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兼任经理,全镇群众为会员;构建全员参与的纵向运营体系,建立“1+N”结对联系机制,1名党员结对联系多户村民,党员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带领村民一起建设干净乡村。
“‘垃圾超市’开展初期,村民都不愿意动,我们各个村的党员干部就想办法宣传动员,开大会给村民具体地讲解积分标准和兑换标准。”梅花镇党委书记海秀花介绍,镇党委为各村下拨1万元专项经费、配置1辆垃圾清运车、1名垃圾清运员、成立1个“垃圾超市”领导小组,为各村“垃圾超市”提供支持和标准参照。
此外,每月党建月会上,各村专题汇报“垃圾超市”运营情况和存在问题,经常性召开全镇“垃圾超市”座谈交流会,总结经验做法、优化工作方法,推动常态长效。
到2021年底,梅花镇下辖7个村均开始运行“垃圾超市”,累计处理150余吨不可回收垃圾,回收并变卖3吨可回收垃圾,共兑换价值10万余元生活用品。“10万元物品让全镇百姓变成了环保卫士,守护了梅花镇的绿水青山,值!”梅花镇镇长罗阿革一脸自豪。
村民兑换物质喜笑颜开
齐抓共管 打造最美新村
全面落实“七看七整理”人居环境整治奖惩制度,通过看入户路、院坝、窗台、客厅、卧室、厨房、厕所,评选出“瓦吉瓦”(特别好)、“措诺瓦”(一般好)“阿瓦”(不好),分别颁发流动红旗全村通报,并对“好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以兹鼓励。
全力推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一揽子”包干工作法,每个党员干部包干5—10户农户,负责宣传、动员、督促包干农户搞好室内室外、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环境卫生,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米”。
72岁的打土村村民蒋阿支年老体弱,其房前屋后卫生较差。针对这类居住分散,行动不方便的特殊人群,村党员干部采取“流动兑换”模式到蒋阿支家门口收垃圾,把房前屋后的垃圾收集兑换成面条、毛巾、洗洁剂等生活用品,使其慢慢养成收拾垃圾的好习惯。
“‘垃圾超市’模式落地,不仅让村民得到实惠,也让村民更主动地投身到垃圾分类、美化环境的行动中,树立了乡村文明新风,有效治理了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越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基治委主任李勇评价。
党员干部清理道路两旁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