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 来源:成都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成都市围绕加强城乡社区治理骨干队伍建设,积极采取规范人员配备、强化专业培养、拓展职业路径、丰富激励手段等有效措施,大力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城乡社区专业工作者队伍。
坚持以事定人,破解力量配备不足问题。针对力量配备精准性规范性不强问题,制定《成都市城乡社区专业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将村(社区)党组织委员、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以及纳入员额管理并由区县统一招聘、镇(街道)统一管理、村(社区)统一使用的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全日制工作人员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分类建立人员配备标准条件,对聘用的社区专职工作者实施总额控制和额度管理,综合考量不同类型社区的规模、人口结构、管理难度等因素,城市社区每1200人—2400人配备1名,农村社区每2400人—3600人配备1名,管理难度较大的社区可增配1至2名。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制发《深化城乡社区减负提能增效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厘清城乡社区职能职责,建立城乡社区依法自治事项清单、协助行政事项清单和工作负面事项清单共101个事项,分析不同社区清单事项,差异化提出社区专职工作者配备需求,实现选配精准化规范化。
坚持专业发展,破解能力素质不强问题。针对人员专业能力和知识素质不强问题,挖掘培训资源要素,建立职业全周期培养机制,促进社区专职工作者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双提升”。结合社工站建设和开展治理实践活动,优化上线21门精品课程,编制社区发展提能、治理增效、服务提质教材60余本,遴选66个百佳示范社区、主题社区、特色街区、示范小区纳入现场教学基地库,加强教材库、课程库、基地库建设。深入开展本土人才引育品牌活动,挖掘本土实务类讲师50余人,与清华大学等35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深化社区专职工作者、本土讲师校地联合育才模式。围绕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和全程培养,采取线下培训、网络课堂、实践教学、特色讲坛等教学方式,每年举办市级线下培训班20余期,开展月讲坛、“基层治理公益云讲堂”等人才讲坛10余期,各区(市、县)开展线下线上培训300余期。4年来,市级、区(市、县)级、镇(街道)级累计培训55万余人(次)。
坚持选用结合,破解职业发展不畅问题。针对职业发展渠道过窄问题,加大选拔力度,搭建交流平台,多维度拓展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发展空间。畅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拔通道。制定年度招录计划,面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招录一定比例公务员,符合条件的可按程序担任镇(街道)兼职委员,或通过公开考核招聘方式进入事业单位,同时将部分优秀社区专职工作者纳入区(市、县)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岗位定向招聘基层服务项目,目前全市104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搭建人才交流使用平台。通过“区县发掘,市级归集”,优选20余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组建“成都社治宣讲团”,在成都市区(市、县)以及德阳、眉山、资阳等地宣讲30余次。结合村(社区)换届开展“续航计划”,遴选7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优秀离任社区干部,与年轻社区专职工作者“组团”,参与城乡治理规划制定、项目推进、统筹协调等41项工作,帮助解决基层疑难问题300余个。
坚持多管齐下,破解激励关怀不够问题。针对社区专职工作者干事创业热情不高问题,坚持从强化基础保障入手,着力激发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内在活力。制发《成都市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岗位薪酬管理办法(试行)》,按照工作职责、年限等建立4岗27级岗位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社区专职工作者薪酬常态化增长机制,对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给予200—1200元/月不等的职业补贴;设立与工作实际和贡献大小相挂钩的考核奖,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发放生活、交通、通讯等补贴,同时规定社区专职工作者享有五险一金、休息休假、健康体检等待遇。建立社区“两委”干部离任补贴制度、社区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荣退”制度、职业年金制度等,提高社区专职工作者退休后待遇水平。建立职业化岗位薪酬体系和福利保障制度,择优推荐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评选表彰和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提升荣誉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