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凉山州越西县探索“三结合三转变” 跑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加速度”

2022-09-23   来源:越西县委组织部

凉山州越西县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以“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为工作导向,探索“三结合三转变”,着力构建共治共享温馨家园,跑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治理“加速度”。

注重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和推动管理机制创新相结合,实现治理主体从“单兵作战”向“组团协作”的转变。一是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全面推行“户长制”,以15—20户为单元将安置点划分为若干个“户区”,并分别设置1名“户长”和N名“第二户长”,同步将党组织嵌入网格,形成乡镇党委统筹、村党组织主抓、村党小组为面、户长为线、党员先锋户为点集中安置点党建引领治理格局。二是创新民主协商议事机制。搭建社情民意收集平台,定期组织搬迁群众开展群众知情大会、民主恳谈交流会、重要决策评估会等,充分听取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做好“组织接单”;搭建问题协调处置平台、整合村社区)小组长、老干部、户长等力量,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需求、困难问题、服务事项和意见建议等进行集中办理,实现“联动办单”;搭建事项办理服务平台,将议定事项提交村社区)党组织,由党组织审定后在村社区)统一实施,确保“办结销单”。三是注重发挥群团力量。配套建立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结合综治中心和智慧社区建设,设立警务室,配备至少3名民辅警24小时轮班值守,借助“天网”“雪亮工程”监控系统,对重要路段、街口“零死角”实时监控,组建民兵联防队,协助解决突出问题、管理重点人员,确保安定和谐。

注重将防返贫动态监测与促进就业增收相结合,实现搬迁群众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的转变。一是优化防返贫监测机制。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用好集中排查、自主申报、日常摸排、部门预警、关联监测5种监测手段,及时排查发现返贫致贫风险因素和风险群体,科学划分监测对象风险类别,针对性开展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拓展就业增收渠道。精准摸排每一名搬迁群众培训需求意向,整合培训资源提供“菜单式”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展彝绣、焊工、钩针熊猫等各类培训6期、培训349人(次)。依托“越西—江北”点对点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深化拓展新疆准东、四川德阳等劳务输出平台,举办各类招聘会4场,达成就业意愿38人。加大政策奖补力度,对自主创业或主动就业的,给予每人一次性就业奖励补助1000元,促进稳定就业96人。三是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建成苹果、花椒、蛋鸡等5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推进苹果产业园农文旅商融合提升项目、中国大凉山食品产业园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奖补政策、“中央大厨房+基地+农户”订单合作种植采购等方式,鼓励引导乡村连片规模种植,建成苹果、花椒基地155个,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年人均增收超1万元。采取单独建设、报团联建、飞地建设等模式,建成村级产业园189个,2021年实现搬迁群众增收120万元。

注重将健全公共设施与完善社区便民服务相结合,实现服务方式从“内容单一”向“灵活多元”的转变。一是全面推进社区亲民化改造。推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去柜台化、去行政化、去形式化、强服务力“三去一强”亲民化行动,实现办公空间最小化、公共服务最大化。按照“一站办公、空间共用”原则,打造“8站1平台”,将14项服务事项集中入驻,打造为民服务“2.0版本”。个性化打造“五点钟课堂”“智慧书吧”等特色功能区。二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较为集中的乡镇建成6所中小学校,增加学位2万个,确保1万余名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应读尽读;落实乡级医疗机构24小时就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配套建成社区文化体育广场、超市等,有效保障群众生活需求。三是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推行“互益行”志愿者积分制度。依托300平方米禁毒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禁毒“进社区、进家庭”志愿宣讲。依托民风民俗活动场所,组织开展授业传技、“三下乡”等“送智”活动,让搬迁群众融入新理念、践行新风尚。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