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成都市郫都区打好“技能郫都”组合拳 聚智聚力建设人才生态高地

2022-11-04   来源:成都市郫都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聚焦电子信息、绿色氢能、食品饮料产业“建圈强链”主攻目标,以党建为引领,三管齐下打好“技能郫都”建设组合拳。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做优人才融合发展新生态,加快培养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聚智聚力建设人才生态高地。

“引育留”三环联动,做大技能型人才增量。一是提档升级人才新政。聚焦“科创新城、锦绣郫都”发展战略,对照电子信息、绿色食品、文旅农业产业图谱,升级完善“郫都菁英”产业人才计划,优化形成项目扶持、安家补贴、技术技能提升等“1+3+N”人才政策体系。二是创新引才育才留才机制。推进“郫都菁英”产业人才计划,为重点产业(企业)靶向引进急需紧缺技能人才5000余名,兑现各类人才项目奖励扶持资金超4亿元,涌现出董元旦、李志浩等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专家和川润节能环保、恒固新材料等市级及以上人才计划顶尖团队。实施“郫都菁英”人才培养计划,遴选“郫都菁英”百人培养计划人才91名、“区优专家”20名,造就一支领军潜能强、创新潜力强的优秀本土人才队伍。三是校地企合作培育“郫都工匠”。依托区域内19所院校科教资源,以院校引领、行业牵头、企业抱团,实践校企“双元制”联合育才,推行课程协同、“双师”带徒、入学即入企、工学一体人岗精准匹配,打造“产教融合技优郫都”新样板。支持36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订单式”培育,年度新增技能人才1.6万名以上,精准培育区级以上工匠人才191名,其中,党员达73名。

图片1.png

郫都区第六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网络直播营销比赛

“创融赛”三级赋能,激发领军型人才活力。一是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把平台建设作为集聚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建圈强链的加速器,强化科创合作,与电子科大、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11家院所组建“产学研”综合体,合作项目35项。与华为成都研究所等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创新平台37个。引育双创项目5200余个,培育航天凯特等高新企业233家。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邓龙江院士等科技领军人才佳驰电子项目成为郫都“建圈强链”新典范。二是多元融合提升技能人才供给力。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超算中心等优势“赛道”,通过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开展上下游靶向引育“高精尖缺”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自主供给能力。校地企联办特色学院,依托“项目+平台”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整合“政府、院所、行业、企业”优势资源,通过联合培养、定向培养,造就300多名产业链急需紧缺的卓越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应用型人才。三是强化赛事引领选才。健全以“郫都区青年职工技能大赛”品牌竞赛为龙头、行业(企业)技能竞赛为基础、校企PK赛为补充的三级竞赛体系,促进“选练用”无缝对接。完善竞赛选拔激励机制,推评“郫都工匠”“成都工匠”,为年轻“小匠”们“出圈”创造机会,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吸纳不少高技能人才入党和当选“两代表一委员”,改变吸引人才过分依赖于资金、补贴等单一的经济激励。

图片2.png

郫都区第六届青年职工技能大赛中式烹调比赛

“放改服”三项并重,释放人才改革评价效能。一是放权赋能深化高技能人才评价改革。构建社会化鉴定、企业评价、院校认证等多元评价机制。在重点产业领域构建高技能人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实现技能等级与专技职称互融互通,推动企业建立更贴合生产实际的人才选用激励机制。顺应传统产业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转换趋势,推进新职业新工种职业能力评价机制。二是改革创新破除人才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创新资源配置联动机制,建立“建圈强链”领域人才、科技、产业项目综合评价认定制度,推动共评共认、一评多用、集成支持。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设立市场化引才专项资金,多家企业采取猎头等市场化方式引进一批紧缺技能人才。探索首席技能人才“揭榜挂帅”机制,赋予科研安排、团队管理、经费使用、技术路线决策等更大自主权。建立科研团队动态匹配招募机制,灵活设立全职、双聘、兼职等多元化岗位,优化创新基地、人才团队、资金等要素市场化调配。三是健全人才专员服务机制。聚焦电子信息、氢能、川菜等重点产业领域,实施“党员先锋+链长制+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深度、升华服务温度。一批人才服务专员定期与高层次人才进行“店小二式”联系对接,主动牵线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领航企业,促进技术合作、校地合作,细化商务法务财务等生产性服务为人才企业赋能。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