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6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木里县多措并举 壮大集体经济根基
近年来,木里县把壮大集体经济根基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性、管长远的工作来抓,在创新模式、打造特色、深化加工、拓宽销路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
创新经营模式。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1+N”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党组织主导、党员主动、合作社主抓、市场主体、群众参与,利用流转农户土地或者村集体“四荒”地等资源发展经果林产业,核桃、花椒、皱皮柑种植面积分别达到60.2万亩、8万亩、0.3万亩,全县年产值近亿元。
核桃嫁接技术现场培训
打造产业特色。编制《木里县扶贫产业发展规划》,采取“公司+合作社+园区+基地+贫困户”“事前奖补+事后奖补”两大模式,发展“两椒”“两菌”“两芋”“一药”“一蔬”“一果”“一林”十大特色绿色扶贫产业,支持97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体项目202个。全县培育珍红辣椒7031亩、羊肚菌3268.9亩、魔芋2075亩、中药材3193.6亩、青薯9号1万亩,实施合作造林2.77万亩,基本实现县城有园区、村村有产业。
克尔乡羊肚菌规模化种植
着力深化加工。投入2400万元,建设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抓住特色绿色高端农产品紧俏这一市场趋势,坚持“走高推上”,建成羊肚菌菌种及营养袋生产线、野生菌深加工生产线、核桃油加工生产线、野生蜂蜜深加工生产线、红雪茶白雪茶包装线和冷链冻库“五线一库”,出产原生态绿色高端农林特商品42种,全县储藏农产品1000吨,年加工产值2150万元,木里特产高端商品化迈出关键步伐。
拓宽销售渠道。培育13家电子商务企业,建立6个中心乡镇基层供销社,构建物流运输“5中转、1中心、1园区”和“23站、35点”运输服务体系,开辟县外省外销售点2个,建立就近直供、公司回收、以购代捐“点对点”长期产销直连模式,持续拓展“电商外销+域外直销+中小学食堂直供+公司回购+以购代捐+农户自销”销售渠道,2016年以来,销售产品累计1.9亿元。
木里县农特产品体验店
万源市“东西协作”抓党建促脱贫攻坚
万源市抢抓舟山市普陀区对口帮扶契机,坚持“定向会诊、座谈会商、方案会审、落实会考”,聚力实施“党建扶贫一二三工程”,形成“东西协作”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共同体,推动脱贫攻坚各项部署落地见效。
共建“一个平台”。按照“双向互派、双向培养、双向激励、双向管理”办法,建立“普万”干部人才互派挂职锻炼平台,按照“短期+中期+长期”模式,每年两地互派30名党政机关干部及专业技术人才挂职锻炼。对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挂职单位党组织及当地组织部门形成“精准推优”鉴定材料函告对方组织人事部门。
共建“两大机制”。推行“经费互筹、干部互训”办法,建立“普万”党员干部培训机制,每年分别在两地开办5期(共600人)“异地生”培训班,着力相互取长补短,锻造一批服务“普万”两地发展骨干力量。按照“两地财政投入+产品直销收益”模式,建立“普万”贫困党员帮扶机制,重点帮扶和应急救助两地困难党员干部。
共建“三个示范园”。建立“普万”党建合作示范园。按照创建“一片三带”党建示范长廊和“三山一园一林一河一库”党建主题公园布局,在万源市高标准打造6个类别18个党建示范点,“冠名挂牌”扩大示范效应。建立“普万”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园。按照“资金共筹、人才共育”思路,设立两地人才工作发展基金,建立两地人才创业示范园,推动两地产业转型发展。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示范园。按照普陀相关单位与万源贫困村“1+1”结对帮扶模式,重点帮助4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真硒万源农特产品普陀展销中心”,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