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破解难题,激发党员教育新模式

2020-06-23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荣县念好培养“三字诀” 破解农民工党员发展难

面对外出农民工流动性强、参加培训难、接受考察难等特点,荣县强化源头把控、压实联系培养、严格跟踪考察,有效破解农民工党员发展难题,持续壮大党员骨干队伍。2019年全县培养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302人,发展农民工党员148人,占全县农村发展党员总数的64.35%。

田间地头培训农民工实用技术

念好“严”字诀 守好源头把控“入口关”。发挥驻外党组织和村级党组织“两个作用”,依托农民工数据管理平台,建好内外“两本台账”,通过双向比对,做到农民工流向清楚、从业情况清楚、现实表现清楚、思想动态清楚、入党意愿清楚“五个清楚”,进一步摸清家底,找准培养对象。制定《发展农民工党员负面清单十条》,联合纪委监委、公检法司等部门对314名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实施“六方联审”,将不符合标准的人员挡在门外。

念好“实”字诀 健全联系培养“全链条”。落实农民工流出地专人联系制度,选派230名镇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为结对联系人,对其中151名重点培养对象开展“一对一”结对培养,定期交心谈心。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双向互动式培养模式,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职能职责,依托网络平台搭建“空中桥梁”,及时沟通、联合培养,实现培养对象流动到哪里,教育培养跟进到哪里。

念好“政”字诀 把牢跟踪考察“生命线”。严格党员发展政治标准不动摇,建立重点培养对象动态管理台账,畅通退出机制,宁缺毋滥。在考察阶段,采取“两地考察公示”方法,通过流入地党组织配合、驻外党组织考察了解、流出地党组织政审把关“三位一体”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了解,并将发展对象情况在原籍地和务工地同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农民工党员组织认可、群众满意。

华蓥市“家庭党校”开启党员教育新模式

为持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传达到家庭、落实到普通党员,华蓥市委党校组建5支“家庭党校”队伍,把党校办到村社区,把党课送到党员群众家中,让党员教育触角延伸到社会最小单元,解决党员教育现实问题,开启党员教育新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解决基层党员参学不便问题。发挥“家庭党校”就近、方便、灵活等优势,针对留守党员以老同志居多,部分党员需要照顾家庭,参加集中学习不便的情况,变等党员来校“求学”为教师主动上门“送学”,由党校专业教师带领小分队采用“送教上门、送学到家”的方式,深入院坝田间、居民小区、群众家中开展教学,让党员生活学习两不误。

变“单兵”为“团队” 缓解农村党员教育师资不足问题。市委党校教师为“主力军”,从农口、民政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才和惠民“政策通”组成讲师团队,并将教学活动中发现具备教学能力的党员纳入师资库,壮大扩强师资队伍。把“家庭党校”作为培训农村党员教育师资力量的“主阵地”,通过传、帮、带,让基层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才干。常态化开展“教学公开评比课”,加入教师互动互评环节,总结经验、交流心得,构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教学技能提升机制,有效缓解了农村党员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变“难懂”为“易学” 解决学习实效不高问题。通过给党员过“政治生日”、回顾入党初心、交流讨论等活动,打破“灌输式”“填鸭式”等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变“讲解”为“互动”,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党的政策理论方针等编成顺口溜、快板、画报等,贴近群众生活,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学懂弄通做实。实行“菜单式”点学,一方面及时满足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帮助党校收集所需,有利于制作更符合基层党员群众口味的“菜单”,提高学习实效性。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