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大邑县落实“四抓” 扎实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
大邑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四抓”,扎实推进县级党校分类建设。
抓基础设施改善。研究起草《中共大邑县委党校分类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对照办学质量评估指标全面梳理近期完成的和长期努力的9项具体工作,明确完成时限、工作举措和责任人。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细化选址重建方案,整合利用学校、集体建设用地等现有资源、闲置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和周期,加快党校迁建,确保年底前完成选址和建设设计方案。
抓干部队伍建设。新增1名副校长职数,安排到岗1名副校长,形成1名常务副校长、2名副校长的班子配置。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占比,确保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不低于3:4:3。优化骨干力量,补充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等专业背景的年轻讲师5名,讲师团平均年龄降低8岁。选派2名讲师到市级产业功能区挂职锻炼,1名讲师到市委党校跟班学习。
讲师团骨干讲师
抓党员干部培训。优化设置思想淬炼、高品质产业功能区、社区发展治理、文旅大邑等八大领域的课程,全年设置121期覆盖领导干部、中青年干部、基层党员的主体班、“小专班”和“党建大课堂”培训。探索“博专干部”培育工程,实施“1+2+N”联合办班培训体系,与15个业务部门联合举办行业专题培训项目18个。严格实施“班主任+班委”双重考评监管体系,形成《参训学员综合考评档案》,切实加强培训质效管控。
年轻干部铸魂班班级风采
抓教学资源开发。坚持需求导向,注重课题研发,形成《重温一段心系民生的年青征程—1974年习近平同志的两次四川之行考证》《六字训戒、垂范后世—永远的丰碑车耀先》等10余门大邑特色课程。充分挖掘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的教学案例和基地,幸福公社、共享小镇等7个示范样板,被市委组织部列为第一批现场教学基地。
三台县“三个三”模式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三台县有383个村(其中14个村不涉改)、79个社区(其中54个社区不涉改),共设立村(社区)党委224个、党总支179个。为确保发展党员工作的连续性和时效性,在村(社区)党委()党总支)设置下属党支部1073个,创新实施“三个三”模式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着眼“三级职责” 把好发展党员“组织关”。制发《三台县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发展党员暂行办法》,明确乡镇党委、村(社区)党委(党总支)和村属党支部职责权限,规范“村下属党支部讨论+村党委(党总支)审议+乡镇党委审批”职责和流程,确保村建制调整改革后发展党员工作符合组织程序要求。
坚持“三键接入” 把好发展党员“程序关”。围绕发展党员5个阶段25个步骤,绘制《入党人员接续培养流程图》,“三键接入”做实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接续培养,确保发展党员程序一环不少、一步不乱。针对入党申请人所在原村党支部发生变化,新村下属党支部及时收集、整理申请人相关资料,接续做好培养教育工作。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所在原村党支部发生变化,新村下属党支部审查其入党有关材料、开展入党积极分子谈话、指定培养联系人、进行全面考察,将基本情况和确定发展对象情况上报村党委(党总支),由村党委(党总支)上报乡镇党委。针对预备党员所在原村党支部发生变化,新村下属党支部严格审查其原村党支部转来的有关材料,在其预备期满时进行考察,将基本情况和按期转正情况上报村党委(党总支),由村党委(党总支)上报乡镇党委。预备党员无法认定的,报县委组织部批准,不予承认。因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无法及时办理转正的,可推迟讨论其转正问题,推迟时间不超过6个月。
注重“三种情形” 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推行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按照“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要求,新村下属党支部对预备党员所在原村党支部发生变化,已超过预备期未转正情况划分为“三种情形”,进行分类处置,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对预备党员因不具备党员条件、原村党支部未对其办理转正手续的,新村下属党支部应延长其预备期或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对原村党支部因涉改未能及时为其办理转正手续的,新村下属党支部做好转入预备党员的接续教育和考察工作,对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为其办理转正手续;对因其他组织原因造成预备党员超过预备期未转正的,新村下属党支部经过考察,对确已具备党员条件的,及时为其办理转正手续。分类处置情况上报村党委(党总支)审议,由村党委(党总支)上报乡镇党委审批,转正时间自预备期满之日算起。七一前夕,982名入党积极分子和297名预备党员相继进入登记、审批程序,2054名入党申请人纳入接续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