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编者按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保障,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地处川北山区的农业大县苍溪,聚焦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5种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全县62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成功摘帽,11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提升。
立秋刚过,走进苍溪县陵江镇笋子沟村集体经济产业园,成熟的黄金梨已挂满枝头,空气中满是甘甜。20多个村民一边采摘装框,一边计算今年的收入,个个笑逐颜开。
苍溪县地处川北山区,地形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原716个建制村中,曾有62个村无集体经济收入,112个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近些年来,该县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土地经营型、服务创收型5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提速。
闲置资产变废为宝
白鹤乡白鹤村曾是个无钱、无人、无项目的“三无村”。一直以来,村“两委”在发展集体经济上思路不清、办法不多,得不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威信立不起来。
“把闲置资产变废为宝,用优势资源坐地生财,是我们村集体经济崛起的重要法宝。”白鹤村党支部书记谢光富回忆说。2018年,村“两委”紧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红利,将闲置学校打包回收,招引返乡创业人士,创办白鹤乡鑫隆工艺品厂,租用村委会1500平方米闲置房屋及场地,从事“6+1”金蛋生产。如今,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3万余元,厂内常年可吸纳16人就业。
发展“资产盘活型”集体经济,是该县在探索闲置校舍、办公用房、仓库、水库等资产利用上的一次实践。通过推行“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专合社+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等模式,采取公开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各类资产1500多万元,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660多万元。
同时,该县还推行“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10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集体山水林田、人文古迹等资源,采取自主经营、发包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吸纳返乡成功人士或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兴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该县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20多万元,每年带动群众就业600余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下足产业功夫
“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品牌响亮、市场活跃......农业产业就是我们的金字招牌。”亭子镇党委书记张永伟细数家乡的优势。张永伟介绍,利用政策支持、项目资金、帮扶资金,沿江村、长江村因地制宜,种植雪梨150亩、猕猴桃70亩,建起环嘉陵江特色产业示范带,预计今年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可达8万元以上。
近些年来,该县各乡镇围绕猕猴桃、中药材、健康养殖“三大百亿”产业部署,走“产业带动型”发展之路,以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为核心,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企业+农户”建立经济联合体,招引农业龙头企业20余家,累计建成猕猴桃、中药材等基地,实现110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37个村集体经济超过50万元。
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严重产生的土地撂荒难题,该县推行“土地经营型”模式,按照政府引路、村集体主导、群众自愿、有偿流转原则,将2.8万亩村集体土地和农民撂荒土地进行整合,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示范农田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实行统一改造、统一量化、统一流转,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
以服务促增收
歧坪镇天星村、岳东镇青龙村是该县服务创收的“明星村”,村“两委”紧盯天星、青龙两个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需求,就近修建猕猴桃储藏库2座,代为储藏猕猴桃,既保障了猕猴桃长期市场供应,又为村集体增收提供了渠道,每年收益达16万元。
通过有偿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是该县在探索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经营管理不善、劳动力严重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的有力举措。
近些年来,该县坚持以服务促增收的思路,支持村级组织通过“服务创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分村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股份经济联合社,联合投资兴建仓储设施、购置农用机械等,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农资储藏、粮食机播机收、物资统供统购等服务,实现村集体经济服务收入280余万元。同时,实行“村集体+资本”模式,招引在外成功人士、企业老板等精英人士,投资入股或认领集体经济产业园,由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代理经营,收取服务管理费,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