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其他
德阳市“五个路径”探索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2020-08-06   来源:德阳市委组织部

德阳市聚焦“干部人才互补”“教育人才互补”“专技人才互补”“人力资源互补”“院校资源互补”五个方面,探索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聚焦“干部人才互补”,探索主动融入成渝干部人才互融共育共用

党管人才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德阳市充分发挥党政干部人才的“先行军”作用,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干部人才工作协同联动发展。年初以来,德阳与成都联合制定成德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及年度重点项目任务清单,明确每年选派10名左右优秀干部赴成都挂职锻炼或跟岗学习。5月中旬与重庆渝北区、江北区成功签署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干部人才交流合作。明确每年选拔一批高层次专家、后备干部等各类人才,到双方相应行业(部门)实践锻炼、跟班学习。年初以来,德阳与重庆在经济金融、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已互派交流干部人才40余人,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干部人才协同发展。

聚焦“教育人才互补”,探索主动融入成渝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联建建设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德阳市立足区域特色和职教优势,积极探索成渝地区职教联建建设、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2018年以来,成功推动与成都、眉山、资阳等市签订《成德眉资雅乐职教联建合作协议》以及教育合作备忘录,在职教教研、产教融合、基础教育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共组织100余位名教师到成都参加“亚洲教育论坛”等高端研修学习,选派50余名市级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到成都开展提升培训。今年5月,与重庆渝北区、江北区成功签署教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德阳产教融合试验区、名师名校长联建建设。目前,德阳各职业院校已向成渝地区输送培养技能人才5万余人,其中向重庆输送技能人才5100余人。

聚焦“专技人才互补”,探索主动融入成渝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互认

针对专业技术职称长期困扰区域人才自由流动的客观问题,德阳市创新提出职称互评互认工作举措。在积极争取省厅大力支持下,联合成都、绵阳、眉山等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成功签订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互认协议,有效破除区域人才自由流动障碍。目前德阳已将200余名市外专家人才纳入教育和卫生系统职称评审专家库,成都平原经济区内2019年取得中高级职称资格的10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成功实现职称资格互认。今年5月,德阳与重庆渝北区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对各系列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统一标准、统一程序,共同推进两地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互认,促进区域人才自由流动。

聚焦“人力资源互补”,探索主动融入成渝人力资源互通共享共用

人力资源服务合作是推进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实现人力资源优势互补的重要路径。德阳市大胆探索,率先推进与成都平原经济区7市签署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开展引导人才就业创业、建设专业人才市场等对接合作。目前德阳已联合成都、眉山、资阳四市共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平台,成功实现就业登记、税收减免认定等互通互认。5月以来,先后与重庆渝北区、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签订人力资源合作协议。共同发布8大合作清单,进一步深化农民工劳务合作、技能人才培养等对接合作。成德眉资四市与重庆市北碚区、武隆区联合举办“2020蓉漂人才日——人力资源协同季”、同城化网络招聘等活动,共组织企业3000余家,提供岗位10万余个,有效促进成渝地区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人才天府行 问道同城化”活动

聚焦“院校资源互补”,探索主动融入成渝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高校科技智力成果是推动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德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校合作,并长期作为重大人才工程强力推进。近10年,持续加强与成渝地区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高校(院企)合作,推进科技成果在德阳落地转化。目前德阳与成渝地区互签市校(院企)合作协议311份,合作单位110家(其中重庆10家),开展校企双进、项目对接等活动400余场次,实施重大合作项目300余项。今年7月,成功推动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德阳安装技师学院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选派123名学生赴重庆锻炼实习,正式开启成渝地区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新篇章。

德阳市重庆渝北区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启动仪式

123名汽车专业学子赴重庆锻炼实习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