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1938年9月29日,在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的倡议下,支队机关报——《拂晓报》创刊了。只要提到《拂晓报》,总是与彭雪枫的名字紧紧相连的。
《拂晓报》创刊后,彭雪枫指导和参与《拂晓报》的具体事务。他亲自为《拂晓报》刊头题字、撰写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师》。只要有空,他就到报社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给予报社工作人员办报的指导和精神的鼓励。报纸的审稿、编排、校对他也常常亲自参加,并同报社同志共同想方设法搜集敌后的一切油印报,比较分析,取长补短,及时改进《拂晓报》。为了解决印刷问题,彭雪枫亲自往返80多里购置油印机。他组织举办报社人员训练班,亲自为学员讲授新闻课程。彭雪枫博学多识,素有儒将之称,在戎马倥偬之际他仍笔耕不辍,经常亲自撰写社论、评论等,自1938年9月至1944年10月,《拂晓报》和《拂晓报》部队版刊登彭雪枫文章百余篇。
彭雪枫特别重视该报的教育性、斗争性和组织性,强调在每篇文章每条消息里都要贯彻党的政策,成为实现党的政策的倡导者;要求报纸根据政治形势和战斗环境提出适当的口号,发起号召或运动;利用报纸激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成为组织群众运动的有力武器。
彭雪枫对《拂晓报》的文风建设非常重视,及时指出报纸中存在的“学生腔”“枉自多情”“半文半白”等问题。他给报社同志定了一个“文字公约十条”,特别强调:不写草字、不写错字、不写怪字、不写简字;强调报纸必须有血有肉有内容,入情入理入人心。在彭雪枫的指导下,《拂晓报》坚持面向中下层读者,一律采用白话文写作,力求简明朴实、通俗易懂,后期还将由知识分子写作转变为工农通讯员写作为主,文章以短小生动为特色,每条消息只有百十来字,反映新四军指战员和百姓的真实生活,受到战士、群众的热烈欢迎。通过看报学习,游击支队的党政军各级干部、指战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及时掌握斗争形势和具体任务。还有些战士通过读报扫盲、学到了文化知识。根据地广大群众通过《拂晓报》了解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学习英烈及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爱国热情被极大激发。
在彭雪枫的领导和关怀下,《拂晓报》充分发挥了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舞抗日军民斗志、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推动根据地文化事业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新四军的军中小报成长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喜爱的报纸,蜚声中外、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