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6 来源:四川日报
境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为黄河提供8.9%的年径流量,四川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市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了解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
岷江与金沙江汇流后其下始称“长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深切关怀,鼓舞人心;重要指示,催人奋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扎实抓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以实际行动守护好长江、黄河长久安澜。
扛稳上游责任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
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牵挂于心,2016年以来先后前往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沿线考察调研,绘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这次总书记来到‘长江头’,考察中作出的重要指示,字字句句饱含人民情怀,既温暖又提气。”宜宾市副市长、叙州区委书记雷涛说,宜宾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必须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坚决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
这也是9100万巴蜀儿女的共同责任。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要求四川“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大家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川视察都对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出绿水青山在总书记心中沉甸甸的分量,也赋予四川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屏障的重大责任。
省委党校教授、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孙超英说,四川是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强化上游意识,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 不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守护好一江清水。”甘孜州政协副主席、石渠县委书记罗林的信心,来自于过去几年川西高原生态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昔日“生态脆弱区”的甘孜州正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圣洁甘孜”成为全省十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一域争光,全局添彩。全省人民深切感受到,随着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各项部署条条落实、件件落地,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2021年,全省近七成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Ⅴ类、劣Ⅴ类断面全面稳定消除。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内江隆昌市石碾镇党委书记林森是一名河长,他表示“一定用双脚丈量辖区内每一条河流,让美好的生态造福人民群众”。
坚持先立后破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6月13日,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专家服务团走进泸州开展培训活动,主题是“双碳背景下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
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家对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感触无比深刻。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绿色发展,是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必答题。”内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章艳秋说,该市正大力推进沱江流域(内江—自贡—泸州段)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试点目标之一。
大家在热议中谈到,坚持绿色发展,既要做“减法”,节能减排、减污降碳;也要做加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把新的能源和产业‘立’起来,为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筑牢‘破’的坚实基础。”大家认为,四川坚持先立后破原则,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数一数二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有序降碳、有效降碳、安全降碳,还有助于面向未来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进一步提升四川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和能级。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宜宾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四川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达85%以上。宜宾市抓住用清洁能源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机遇,以宁德时代项目为龙头,引进落地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46个,总投资超1080亿元。其中,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成都、攀枝花、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前不久签署合作协议。五市(州)决定依托成都市在科研、制造、人才、市场等方面优势和“三州一市”在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及绿色光伏、储能、氢能资源利用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研销在成都、共建产业链、绿电齐共享”跨区域合作模式。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为各地敞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强化法治护航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做生态答卷
赤水河、嘉陵江均系长江支流,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了解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等情况,令上下游左右岸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同饮一江水,天然一家亲;同护一江水,依法共担责。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梁伟华说,近年来,四川省注重加强与周边省份探索区域共同立法和协同立法,聚焦开展跨区域、跨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依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四川建设。”
2021年5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与云南、贵州两省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以“共同决定”+“条例”方式共护赤水河一江清水,开创地方流域共同立法的先河。同年12月,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同步审议通过嘉陵江流域保护“四川条例”和“重庆决定”,依法守护美丽嘉陵江。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今年将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立法工作,为共抓大保护奠定法治基础。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必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南充市高坪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龚军表示,将聚焦嘉陵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强化政治监督,督促生态环保领域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乡镇(街道)属地责任落地落实,以高质量监督执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护航一江清水永续东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个人都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巴蜀女儿已经行动起来。在阿坝州,既活跃着黄河巾帼志愿巡河护河队,倡导全民治河人人参与;也活跃着“鹤翔兰萨”检察公益诉讼办案团队,通过办理涉及高原湿地保护的公益诉讼案例以案释法,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法治意识,共同守护“地球之肾”。
泸州是长江出川的最后一道“关口”。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干部刘勋,察觉到近年来发生一个显著变化,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低碳、极简、环保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时尚,人人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交出筑牢生态屏障的出色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