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来源:四川日报
“西部地区亟需国家层面在财政投入、重点项目、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充分倾斜与支持,加快补足能力短板,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在《关于支持西部地区加快补齐应急管理能力短板的提案》中联名发出呼吁。为何有这样的呼吁?委员们又有哪些建议?
西部地区应对灾害事故能力有限
近年来,四川灾害事故时有发生。以地震为例,十余年来,四川因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居全国首位。多位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表示,支持西部地区加快补齐应急管理能力短板,是确保四川经济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需要。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住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说,西部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害高发区,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加上该地区经济发展不足,自身防范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有限、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层基础仍然薄弱,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认为,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灾害风险的迫切需要。
“四川应急管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之间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应着力夯实应急管理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呼吁,国家给予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四川应急管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切实补齐短板和弱项。
布局一批重点项目向西部地区倾斜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陈放建议,加大西部地区应急管理工作财政投入,国家层面单列专项财政预算支持西部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合理布局一批监测预警和提升救援能力项目,如建设自然灾害信息化系统、建造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等,为人员搜救、转移安置、工程抢险等提供应急技术保障。
“建议在编制国家‘十四五’应急体系、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规划时,重点项目向西部地区倾斜。”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多央娜姆建议,“十四五”期间,在西南地区合理选址并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沿线和秦巴山区隧道桥梁应急救援基地、西南航空应急救援中心、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水上训练基地、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省级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基础能力。
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曾蓉则建议,国家支持四川建设专门的应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综合性应急管理人员和救援指挥人才。
委员们还建议,推进西部地区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保障工程建设,支持四川筹建面向四川、辐射西南的灾害事故防范应对专业研究机构,提高应急管理研究水平和科学支撑水平,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