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 来源:四川在线
当前四川人均耕地仅1.1亩,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0.3亩,下一步该如何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
3月24日,在成都举行的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四川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同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确保耕地的量和质。
四川立足自身解决好吃饭问题,基础和前提条件就是一定保护好耕地,坚决守住全省9448万亩的耕地红线。
在数量方面,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好耕地,确保耕地数量。这些硬措施包括——
要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全面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与建设。
要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占优必须补优,确保新增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坚决杜绝“占优补劣”“占近补远”“占水田补旱地”等问题发生。坚决防止永久基本农田“上山下河”“进村入户”,要通过系列举措让永久基本农田回归本源。
要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认真落实国务院“非农化”八项禁令、“非粮化”十二项措施,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设问题整治行动,加大对违规占用耕地查处力度,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要开展耕地撂荒专项整治,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展粮经、粮经饲等复合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利用率,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
质量方面,四川将下大力气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
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因地制宜、分区分类确定建设重点和内容,提高标准、集中投入、统筹实施、连片治理、整体推进,保质保量完成今年470万亩、“十四五”时期新建1000万亩以上的任务,建成一批旱涝保收、宜机作业、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要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真正确保“良田粮用”。
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力度,确保中省市县财政资金补助每亩共计不低于3000元;推动发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债,推动地方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新增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指标在省域内调剂,所得收益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坚决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持续推进15万亩退化耕地治理,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切实解决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等问题,确保耕地土壤生态质量,守护好绿水青山。
要强化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将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大力推广“粮经饲”复合、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和“五良融合”,真正确保“良田粮用”和实现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