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头条
于立军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署名文章《担当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使命》

2021-11-22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更多依靠优质产业支撑,优质产业与人才紧密相关,高质量发展根本要靠人才

●赋予解决“卡脖子”技术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自主支配权,落实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等改革政策,把各类人才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百年大党,聚才而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我们党赢得历史、赢得未来的人才之道,对新时代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全面擘画。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加快建设人才强省为战略使命,推动人才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战略谋划,着力优化人才发展区域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调要“加快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四川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个国家战略布局叠加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和人才集聚基础,必须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布局,因时应势构建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强省战略支撑体系。推动成都首位引领发挥头雁作用。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支持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强化重大创新平台吸附效应加速集聚战略人才、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构建国家人才发展重要战略支点,“头雁领飞”带动全省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中心城市做强支撑功能。立足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比较优势和人才潜力,优化布局国家和省级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人才集聚平台,支持绵阳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推动宜宾、德阳等地加快打造产教融合技术人才高地,做强区域中心人才集聚发展地标,形成纵深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支撑点。推动其他城市进阶形成多点支撑。结合不同区域特点、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和下沉深度,聚焦一批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县,布局一批人才工作先行区,打造一批区域人才小高地,因地制宜探索区域人才发展新路,推动各地人才发展进阶升位,构建全省人才工作百花齐放的大格局。

突出战略导向,加快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一个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更多依靠优质产业支撑,优质产业与人才紧密相关,高质量发展根本要靠人才。四川作为中国西部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必须突出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大军。坚持以重点产业引才。聚焦全省加快构建工业“5+1”、服务业“4+6”、农业“10+3”现代产业体系需求,分类制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打好加强现代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组合拳”,着力集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坚持以重大项目平台招才。深入实施以“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为代表的重大人才计划,大力推进以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天府实验室等为载体的重大平台建设,加快完善顶尖人才、优秀青年学者、名校毕业生等人才梯次招引体系,打造一批集聚高精尖缺人才的“强磁场”。坚持以省校战略合作揽才。四川已与27所高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继续扩大“朋友圈”的同时,要强化供需对接、人才对接,深化拓展“院士行”“专家行”“校园行”和“知名高校四川人才活动周”等活动,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在川设立分支机构或研发机构,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坚持以成渝协同发展聚才。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优势,推动成渝地区共同编制人才协同发展规划,协同实施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鼓励科技人才在区域内自主流动、择业创业,在人才评价、外籍人才引进等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携手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人才集聚区、青年人才荟萃区。

厚积战略优势,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科技竞争优势。人才竞争力的背后在于制度竞争力,人才制度优化的关键在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放权力”和“明职责”并重。突出向用人主体授权,完善人才使用机制,开展省级人才计划前置改革,赋予重大创新平台、重点用人单位“引育用留”自主权和人才计划配额,研制不同创新主体创新活动容错纠错清单,建立有效的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既做到真授权、授到位,又确保接得住、用得好,充分激发用人单位的主责意识和主体作用。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破四唯”是为人才松绑之举,重点是完善人才管理机制,赋予解决“卡脖子”技术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自主支配权,落实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试点等改革政策,把各类人才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立新标”是为人才赋能之举,重点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让各类人才心无旁骛地科研攻关、创新创造。坚持“优服务”和“重激励”并行。突出从要素供给发力,健全政府、社会、单位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统筹用好院士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创投基金,积极搭建人才与项目、金融资本对接平台,完善成果奖励、项目奖励、特殊津贴相结合的高端人才激励体系,建立贯通线上线下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激励人才爱国奉献、为国奋斗。

增强战略主动,有力担当党管人才政治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部门在党委的领导下,肩负着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政治责任,必须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增强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的战略主动。注重组合出击。坚持从全链条、全领域、全方位去谋划和推进,抓紧制定四川“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精准研制人才专项支持政策,盯住“大腕”人才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形成条块联动、点面结合、上下贯通的人才政策体系。注重长袖善舞。积极推动各地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委工作总体部署,充分调动职能部门积极性,切实发挥用人单位主体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各方资源兴才聚才,形成齐抓共管、共舞共进的工作格局。注重生态营造。一个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活力迸发的地方,一定是创新生态良好的地方。创新生态涉及政、产、学、研、金、服等方面,既包括有形有态的硬环境,也包括无形无态的软环境,要紧紧围绕“人+环境”,打造各类人才乐业兴业创业的良好生态。注重闭环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全链条工作体系,健全党委联系服务专家、重点人才需求收集办理、人才表彰奖励等常态化机制,深化拓展“天府英才卡”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人才吸附力、凝聚力、感召力,培厚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热土。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