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员教育 > 党员教育动态
遂宁市船山区聚焦“三点”破“三难” 切实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更有为”

2025-02-21   来源:遂宁市船山区委组织部

去年以来,遂宁市船山区坚持把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重中之重,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突出问题,坚持从精准摸排、精细教育、精益使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切实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更有为”。

立足精准摸排“支撑点”,理清流动党员“一本账”。一是“点对点”摸底排查。充分发挥网格管理优势,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基本信息调查摸底,通过支部摸排上报、支部书记核实、基层党委汇总、组织部定期询访等方式,动态掌握流动党员基本信息、流动地点、从业状况、联系方式,并按照“一人一档、一支部一表、一基层党委一台账”标准,分级分类建立信息库81个,累计摸排流动党员1097人,更新台账信息14次,做到底子清、数据新、资料实。二是“1+N”结对联系。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管理服务就跟进到哪里”,指派专人担任支部流动党员“联络员”,通过“屏对屏”问需求、面对面拉家常等方式,常态化提供“一对一”就业咨询、政策解读、“帮代办”等服务,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生活需求、返乡意愿、返乡时间等,确保行前知动向、途中知情况、归乡知思想,让流动党员“在外有归属,流动不流失”。三是“实打实”双联共管。抓住流动党员外出前、返乡后两个关键时间节点,落实“双报”制度,即“外出前报备,返乡后报到”,确保流动党员台账更新及时、信息准确。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沟通联系,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塔城、深圳、厦门等地先后建立流动党员服务党支部6个,积极探索流动党员“双联共管”模式,协调帮助解决生活难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紧盯精细教育“关键点”,确保教育管理“不缺位”。一是“云端课堂”筑基础。依托“遂宁红土先锋”“船山组工”等线上信息平台,每月定期推送省委组织部党员学习参考清单“四个一”学习内容,持续提供理论宣传、技能指导、政策解读等学习资料。以村(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微信、QQ联络群等载体,组织流动党员学习观看《榜样9》等专题节目,按月发放学习提醒函,列出学习清单;定期推送船山党建工作动态、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确保学习教育“不掉线”。二是“送学课堂”补缺漏。统筹区级师资库、基层党委师资库,建立教师“包村联组”工作责任制度,将师资分为政策法规、基层党建、先进模范等类别,区委组织部统筹安排送课,每名教师每季度跟踪授课不少于2次,并对送教教师实行跟踪问效、动态管理,保障把优质课程送到党员身边。去年以来,全区共开展“送学课堂”180余场,培训流动党员1500余人(次),确保学习“不缺课”。三是“归乡课堂”强覆盖。利用流动党员节假日返乡“窗口期”,开设“1+N”套餐课程,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首课、主课、必修课,统筹省市全会精神、“四个一”党员学习参考清单、返乡创业政策、惠民政策等辅课,为流动党员培训提能;举办“庆元旦·迎新年·畅叙流动情”“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流动党员座谈会82场(次),发挥流动党员思维开阔、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双招双引”建言献策,充分调动流动党员参与村集体事务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性,累计收集意见建议73条。

把准精益使用“切入点”,强化作用发挥“显成效”。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启动先锋行动党员承诺践诺行动,年初制定下发先锋行动重点任务清单,激励流动党员立足岗位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截至目前,全区流动党员共作出承诺1600余条,参与志愿服务500余人(次),建言献策70余条,解决群众生产、销售等方面问题60余个。二是做好家乡宣介。发挥流动党员视野广、路子宽和朋友圈大的优势,鼓励引导流动党员当好驻外“宣传员”,在异地他乡积极宣传家乡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发展机遇,将本地的资源优势推介出去,促进家乡与异地交流合作,助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开展回引工程。鼓励支持流动党员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乡就业、创业,党组织积极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等便利条件,累计引回47名在外流动党员回乡任职创业,涌现了一大批如漆建、邓先建等优秀流动党员返乡就业创业的典范。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