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2 来源:绵阳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绵阳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系列部署要求,探索制发《加强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七个一”措施》,从制度机制上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摸排发现、联系纳管、作用发挥、关心保障”全链条工作体系,不断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聚焦“有形有效”,抓细摸排发现扩覆盖。一是建组织、强纳管。在绵阳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北京、乌鲁木齐、深圳等地建立市县级流动党员党组织41个,会同流入地党组织把5000余名流动党员纳入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有效管理。二是立台账、摸底数。大力推行“党支部标准工作法”,1.4万余个党支部使用《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实用手册》,填写《流动党员情况登记表》,压实支部责任,确保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出去向、流出时间、联系方式、学习情况“五个清楚”。三是重联动、强合力。实施入户访、电话访、微信访以及党员联系组织、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党员“三访三联”,督促指导每个党支部把每一名党员情况摸清楚,县级组织部门负责将流动党员信息汇总并及时共享给绵阳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流入地党组织。
聚焦“用心用力”,抓深联系指导优服务。一是充实人员力量。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班子成员人选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审查把关机制,对全市41个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政治素养、群众声望等方面逐一“过筛子”,去年以来,结合流动党员党组织“撤并建”工作,调整流动党组织书记1名、班子成员3名。按照分级负责、供给对接、择优选派原则,由市县组织部分级负责,为流动党员党组织选拔配备党建指导员,指导开展日常工作。二是强化培训教育。市县组织部门每月向流动党员党组织推送季度任务清单,将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党务干部、党建联络指导员等纳入党员教育培训计划,每年至少组织参加1期市县组织部门专题培训班,提高业务能力和履职能力。三是提供政策支持。市县两级组织、两新工委、市场监管、经合、商务等部门(系统),在年初谋划部署全年工作时,把对流动党员党组织的保障激励纳入重点工作内容,写入年度计划,在年末逐一盘点完成质效。摸排梳理科技城人才计划、乡村振兴、权益维护、返乡创业就业帮扶、心理咨询等政策,推送给驻外流动党组织,在走访企业、拜访人才、党建联建等活动时,积极送政策、送机会上门。
三台县芦溪镇开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
聚焦“有责有为”,抓实作用发挥促融入。一是争做招商引资“信息员”。发动绵阳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牵头组建“在外绵商联盟”,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等活动,结合实际提供创业就业、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服务,累计传递招商信息300余条,开展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商协会发展合作峰会等活动6次。二是争做推介家乡“宣传员”。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向党员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征集对家乡建设的意见建议,引导流动党员争当家乡的“宣传员”,为家乡发展牵线搭桥。三是争做建设家乡“领航员”。引导返乡党员安心扎根、发挥作用,支持领办创办项目、带头增收致富,制定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实施规划,健全回引、培养、使用、管理链条。
安州区开展返乡流动党员座谈会
聚焦“可感可及”,抓好关心关爱强保障。一是用心帮扶关怀。建立“平时常联系、思想常交流、学习有人管、困难有人帮”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动态掌握流动党员及其家属的工作诉求,及时解决困难问题。各级党组织利用流动党员在节假日返乡之际,及时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市县组织部门划拨专项资金给予保障。二是加大支持保障。从今年开始,提高市级流动党员党组织工作保障经费,并根据纳入有效管理的党员人数、年度工作开展质效等情况给予额外保障。支持流动党组织依托驻外工作机构、商(协)会办公场所、有条件的企业等,在基于现有条件、厉行节约前提下,建立功能复合、场景实用的流动党员党群服务中心,视工作成效给予补助。三是选树典型示范。引导流动党员“在外添光彩、在家增党辉”,召开“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246场(次),邀请流动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分享“成功路”、畅谈“致富经”,强化示范效应、典型带动,引领流动党员“干有方向、行有标杆”。
普明街道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优秀人才新春恳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