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来源:盐边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攀枝花市盐边县始终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来抓,紧扣“学到位、教到位、用到位”持续发力,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双升。
丰富形式载体,打造“三门课程”推动“学到位”。一是示范基地的“现场课”。统筹县内基地展馆、党建示范点、产业示范园等资源,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廉洁文化等核心元素,建设笮风清涟馆、盐边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三味“蔬”屋创富联合体等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12处,分期分批组织党员干部5700余人(次)实地参观学习,在现场交流互动、比学赶超,有效发挥现场教学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活性剂”作用。二是街头巷尾的“互动课”。认真落实“三个身边”群众工作机制,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重点任务,761名党员结对联系服务群众5877户,深入农家院落、居民小区走访2000余人(次),充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下力气解决群众的烦心事、难心事、揪心事63件,引导广大党员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在共富试验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中靠前站位、敢于负责、勇挑重担,全方位提升能力水平。三是田间地头的“体验课”。组织农村党员2300人(次)到全县15个和美乡村示范村参观学习,让创业致富带头人、擅长讲“群众话”唠“百姓嗑”的“土专家”“田秀才”用通俗易懂、贴近农村的本土语言,到田间地头、产业一线讲解农业管理技术,交流先进经验,探讨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拓宽农村党员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视野,使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所在村的发展当中。
组织党员现场参观学习
坚持因人施策,探索“四式管理”实现“教到位”。一是“践诺式”管理在职党员。鼓励600余名在职党员结合职业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围绕示范创建、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重点工作作出履职承诺,主动担当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常态化组织下沉社区,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500余次,有效激发服务热情。二是“跟踪式”管理流动党员。对摸排的299名流动党员分级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一对一联系、一节一问候、一年一座谈”服务机制及时通话谈心、解疑释惑、鼓舞干劲。组建微信交流群推送相关学习资料180次,确保“流动不流学”。开展“提供一条建议、带回一条致富信息、奉献一份爱心”活动,引领流动党员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三是“引导式”管理离退休干部党员。注重对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心理关怀、保障落实、典型选树,发挥其政治优势、威望优势和经验优势,组织身体健康、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党员92人(次)参与红色宣讲、环境治理、文明新风传播、邻里纠纷调解等志愿服务190余次,有效激励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余热、老有所为”。四是“关怀式”管理特殊党员。对879名生活困难、年老病弱等群体党员情况进行分析,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特色产业、手工技艺等技能培训,引导发展产业或工匠技艺增加收入;对因病困难的,采取保障性政策扶持、节日期间走访慰问等关怀举措解难纾困;对年老病弱的,组织党员志愿者定期送学上门,提供助洁、助餐等养老服务,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确保理论学习不掉队、支部生活能跟上。
突出以学促干,强化“三个带动”提升“用到位”。一是带动经济建设促发展。深入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行动,在重点建设工程、重大产业项目等任务艰巨工作领域实施“项目党支部”或“党员突击队”工作机制,选派25名党员干部到红格南矿开发等一线工作,培养63名发展能力强、为民服务意识强、群众满意度高的人才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带领发展产业、开展技术培训等增强村民致富本领,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145.11万元,同比上升5.08%。二是带动移风易俗促新风。引导村级“领头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多名党支部书记带头简办白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12支,劝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130余起。依托“党建+党员之家”“党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主阵地,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选树典型活动等1000余场,拓展形成“笮悦慧”宣传文化品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带动基层治理促和谐。在已有县、乡、村三级网络格局基础上,发动千名党员,建立93个党员网格,探索乡(镇)党委、村(社区)支部、村(居)党员一网召集的“党建+网格化管理”微治理体系,以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发动群众的方式,引导群众积极投身乡风文明建设、平安创建等村居事务,最大限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累计化解矛盾纠纷400余件,乡村善治新格局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