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7 来源:成都市新都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成都市新都区深入挖掘党员教育本土特色资源,通过“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协同打造,聚力建强多场景、立体式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推动党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突出规范化打造,构建全域矩阵。一是健全制度。制定《新都区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管理办法》,建立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党校具体指导,各相关部门、乡镇(街道)、现场点位紧密配合的“联评、联建、联管”协作机制,系统开展现场教学点认定入库与复评工作,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二是分类建设。立足本土历史文脉、资源禀赋和创新经验,围绕“党性教育、传统文化、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社区治理”5个主题方向,打造天府家风馆、四川荣军博物馆等现场教学点41个,初步构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充满活力的现场教学点矩阵,年均接待学员超2.5万人(次)。三是规范标准。按照有宣传册、有简介片、有讲解员、有微党课“四有”思路,推动现场教学点规范化、特色化、链条式发展,细化课程开发、师资调配、学员管理等全流程规范。截至目前,已有9个点位承接省市各类培训,学员满意度达95%。
抗美援朝老兵在四川荣军博物馆开展讲解
突出专业化教学,提升培训实效。一是建强师资力量。积极探索“现场点位讲解+业务部门解读+党校教师授课”的“三师制”教学模式,构建由专职讲解员、部门业务骨干、党员教育讲师、党校教师组成的师资库,动态储备专兼结合、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教学人才150余人。二是强化课程供给。紧扣现场教学点主题,配套“现场课+专题课+案例课”课程体系,累计收集案例教学课程51门,开发《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谱写民族复兴乐章》等精品课程42门,切实让学员有看头、有听头、有学头。三是优化教学设计。探索“沉浸体验+互动参与”“实地走访+分组讨论”等教学模式,推动教学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转变,实现由“教师讲、学员看”到“教师引、学员论”的升级,让学员在思想碰撞中启迪智慧、探寻答案。
突出多元化赋能,延展教学链条。一是打造“指尖课堂”。依托“先锋新都”“这里是新都”等微信公众号,上线《长津湖勇士 抱笔书心声》等微党课15门,《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我和我的田园》等党员教育片18部,推出天府家风馆VR实景导览系统,实现党员学习随时随地、触手可及。二是打造“车载课堂”。建立“去程导入、回程点评”闭环教学模式,利用学员乘坐大巴车的碎片化时间开设“大巴微课堂”,讲解现场教学点基本情况、明确教学目的、深化教学主题,推动碎片化时间利用率同比提升40%。三是打造“实践课堂”。依托新桂东片区、双龙田园等现场教学点打造村(社区)书记工作室3个,组织村(社区)“两委”成员围绕工作痛点难点开展共学共研,通过攻坚项目揭榜挂帅、示范项目孵化培育等举措,推动学习成果向实践成效转化。
全省乡镇党委书记培训班在双龙田园开展现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