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来源:筠连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宜宾市筠连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部署要求,坚持在社区党员教育培训中探索构建“三维教育”体系,通过打造“四维课堂”构建多元教育矩阵、建立“四单机制”实现闭环管理、深化“四类服务”促进学用转化,切实推动社区党员教育由单向灌输向多元共育转变。
打造“四维课堂”建强教育矩阵。一是打造阵地课堂。整合县委党校和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1+5”培训主阵地,分层举办县级示范班1期、社区兜底班5期,系统开展政治理论、基层治理等专题培训,培训138人(次)。二是打造流动课堂。组建5支“红筠”送学队,针对流动党员、老年党员等群体,开展“楼宇微课堂”“家庭党课”130余场,结合春节、“七一”等节点集中开展送学上门,确保培训全覆盖。三是打造云端课堂。打造“筠州先锋”云平台,积极开设“每日学”等相关专栏,累计推送学习资料45期。开展“云端主题党日”17场,实现127名流动党员线上参学。探索“音乐+党课”教学形式,《凝聚奋进力量》音乐党课直播点击量破2万次。四是打造实践课堂。建立“乐学城南”“互助廉溪”“乐唱景阳”等5个实践教学点,开发“党员教育+微网实格”等特色课程体系。依托“暖心玉壶”等3个实训基地,组织党员参与“微网实格”治理项目4个,通过“点亮微心愿”等活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217件。
建立“四单机制”促进闭环管理。一是需求清单精准画像。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方式,收集培训需求136条,建立理论提升、技能实训等4类需求库。针对85%的党员提出的“实务能力不足”问题,增设社会工作、矛盾调解等实操课程。二是师资清单优中选强。建立40人“红色讲师团”,涵盖党校教师12名、业务骨干18名、先进典型10名,实行“点师授课”机制,开发《社区治理36法》等特色课程14门,开展“送教进社区”17场。三是评估清单提质增效。制定4类13项评估指标,组织参训党员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等维度量化评分,并将其结果纳入师资动态管理。根据反馈优化课程设置,实践课占比同比提升20%。四是成果清单跟踪问效。建立“培训后跟踪”机制,将127名参训党员纳入社区治理人才库,其中36人成长为网格长,打造“睦邻帮忙”等品牌工作室5个。
深化“四类服务”促进学用转化。一是就业赋能服务。整合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在社区设立就业服务站,采用“公益+市场”运营方式,突出“一周一主题”,开设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市民课堂40余场(次),提升社区党员就业创业能力。二是法治护航服务。联合司法部门设立“高兴调解室”“睦邻帮忙”工作室,开展《民法典》解读等普法活动34场,提供法律咨询40人(次),成功化解物业纠纷17起,调解成功率达92%。三是志愿联盟服务。整合筠爱义工等6支志愿服务队成立志愿服务联盟,组建包括“网格员+党组织成员+党员志愿者”在内的志愿队伍,开展“情暖筠州”系列活动200余场,实施“银龄食堂”“四点半课堂”等惠民项目,惠及群众1.2万人(次)。四是邻里互助服务。搭建111个“邻里帮办”平台,引导社区党员、双报到党员组建互助小组89个,累计开展儿童照料、家电维修等服务5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