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来源:巴中市恩阳区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着眼推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紧扣师资储备、课程供给、学用转化三个关键环节,统筹66名省市区党员教育师资力量深化“万堂示范课下基层”活动,切实让基层党员培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跃升。
一是紧扣师资储备,以“三类储备”破解供给适配难。坚持优选理论专家,筑牢根基,充分借助党校教师资源,精选8名党校思政教育骨干、青年教师组建“声扬恩阳”理论讲师团,建立“以老带新、学讲结合”传帮带机制,锻造理论讲师骨干梯队,严把政治理论授课环节,确保思想“不偏航”。坚持精选业务骨干,强化赋能,从区直部门、乡镇(街道)筛选29名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科级干部和业务骨干,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将“一线经验”带入“一线课堂”,今年以来开展“一线课堂”81场(次),覆盖村(社区)“两委”成员、返乡创业者等500余人(次)。坚持发掘本土人才,激发活力,深入挖掘离退休干部党员、乡村致富带头人、优秀村(社区)“两委”成员等典型,组建包括“银发讲师”12人、“乡村能人”23人在内的35人“乡土讲师团”,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讲授《社区矛盾调解实战案例》等特色课程,切实让培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员理解。
二是紧扣课程提质,以“三项机制”破解质量保障难。积极推行“师资+需求”双向对接机制,按照“一课一主题”组建备课小组,结合师资专长与基层需求开展集体备课186次,实现课程供给与实际需求精准匹配。实行“试讲—评议—优化”闭环管理机制,主讲师资在本单位或联系村(社区)提前试讲,广泛收集党员代表、群众骨干反馈意见327条并逐条修改完善。构建科学评价机制,成立区级课程评审专班,对每堂示范课进行全方位严格把关,明确未达标的限期整改,累计开展评估124次。
三是紧扣学用转化,以“三个融合”破解落地见效难。坚持红色资源与理论学习相融合,依托恩阳古镇红色教育基地、列宁模范学校情景教学馆等8个现场教学点,将党的创新理论与本土红色故事结合,开发《从古镇变迁看乡村振兴》等课程13门,切实让理论学习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坚持实用技能与岗位需求相融合,聚焦基层党员干什么学什么,在西南村葡萄产业园、鹿台村林下养殖基地设立“实践课堂”,通过“讲师示范+党员实操”的方式推动126户农户掌握新技术,户均年增收超8000元。坚持长效机制与基层治理相融合,推行“师徒结对”机制,组织党员教育师资与基层党员缔结帮扶对子73对,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活动,共收集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45条,其中18条建议已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