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7 来源:三台县委组织部
今年以来,绵阳市三台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和《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等部署要求,聚焦推进体系建设、教学创新、管理优化,加快建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培训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
构建三级培训体系,实现全域覆盖。一是完善网络布局。建成以县委党校(行政学校)为枢纽、46个基层党校为支点、243个微党校(教学点)为补充的三级培训体系,覆盖全县33个乡镇和教体、卫健、公安等13个行业系统,确保党员教育无死角。二是优化阵地配置。深度挖掘本土红色资源,整合红色交通纪念馆、革命历史展览馆等15个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打造“30分钟红色教育圈”,将理论教学与现场研学结合,组织党员走进基地重温革命历史、感悟奋斗精神,实现“沉浸式”党性淬炼。三是创新数字平台。依托科技城党员干部教育服务双向智慧系统,构建“1个县级主课堂+33个乡镇分课堂+462个村(社区)云课堂”三级数字教学矩阵,通过“同上一堂课”“直播送学”等形式,将优质教学资源实时输送至基层一线,解决农村党员、流动党员“集中难、学习远”问题。
创新多元教学方式,提升培训实效。一是建强师资队伍。采取在领导干部中明确一批、在退岗党员干部中返聘一批、在专技人才中选拔一批、在专家教授中外聘一批、在乡土人才中挖掘一批“五个一批”方式,遴选县级讲师78名、乡村讲师355名、县外讲师39名,建立动态考评机制,通过学员评分、同行评议、教学督导等方式,倒逼师资提升教学质量,确保每一堂课“有料、有用、有温度”。二是实施精准培训。针对不同领域党员特点和实际,通过“普遍培训+兜底培训”模式开设专题培训,机关党员开设政治理论与政策解读、履职能力与作风建设等专题培训,农村党员开设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与乡风文明等专题培训;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探索“订单式”送教上门等方式,目前已开展“订单式”送教73场,覆盖党员1.8万人(次),实现参训率100%。三是开发特色课程。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性教育和实用技术等课程模块,开发《80后村支书崔兴江:用一颗小白菜带领乡亲走上致富路》等精品课程4门,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感染力;开设《涪城麦冬实用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推广》等6门实操课程,解决党员“学了不会用”问题,实现“培训即赋能”。
强化成果转化运用,增强培训效能。一是健全管理制度。制定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学时登记等8项制度,出台《基层党校办学质量评估细则》等规范性文件4个,构建“课前调研—课中督导—课后评估—整改提升”全流程管理闭环。通过随堂测评、学员访谈、跟踪问效等方式,确保培训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二是推动实践转化。深入开展“反哺家乡·造福桑梓”活动,引导党员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际行动,鼓励有技术、有资源的党员带头返乡创业,促进人才回引、项目回流。截至目前,累计促成产业投资项目60余个,工业总投资超190亿元,实现党员教育培训与县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三是创新学习模式。实施党员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系统推动传统课程向数字课程升级、单向分享向多方共享转变,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深化。聚焦实践生动开发《承诺》《城市美容师》等13门特色数媒课程,单期点击超19万次,以鲜活内容和互动模式显著提升党员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