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巴中市“三重”措施加强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发展治理

2020-09-09   来源:巴中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巴中市先后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1846个,安置群众5.1万户18.6万人,针对安置点群众生活融入难、产业发展难、文明新风培育难等问题,巴中市通过建强基层组织、培育致富产业、弘扬文明新风,实现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重构治理机制,绘就发展“同心圆”

打破原有村组架构,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业委会负责、村民共同参与的安置点发展治理新机制。一是加强安置点党组织建设。坚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灵活采取符合条件规范建、脱贫帮扶联合建、村聚(居点)融合一体建等多种方式,新建安置点党组织844个,实施党组织“头雁”工程,从村干部、退役军人、致富能人等群体中优选党组织书记、委员或临时负责人3856名,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安置点发展治理。南江县桥亭镇将九龙山集中安置区内的32名党员重新组建为3个党支部,为413户1805名搬迁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营造“敲得开门、打得拢堆、帮得上忙”的良好治理氛围。二是加强安置点自治机制建设。由安置点党组织或党员负责人牵头,组建业主委员会等自治组织2519个,通过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理顺关系、明确权责、提升效能。巴州区龙台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组建业主委员会,推行“一核三会五员”(“一核”:党组织,“三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协会、道德评议会,“五员”:卫生保洁员、安全管理员、文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财务管理员)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安置点建好后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三是加强安置点群众引领机制建设。全域推广“四议四调四评”(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院户亲情调、村规民约调、支部说事调、司法权威调,评作为正党风、评孝道树家风、评公德纯民风、评贡献浓乡风)工作法,鼓励安置点群众通过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平台,深化村民自治、促进乡村法治、推动乡村德治。平昌县临江社区安置点探索推行“党支部+说事会”模式,常态开展邻里纠纷调解、干部实绩评价等工作,说“清”了发展思路、说“转”了干部作风、说“通”了村情民意。

重塑经济业态,铺好群众“致富路”

聚焦搬迁群众就业难、产业发展难等问题,采取土地经营流转、加大业主回引、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全市有主导产业的集中安置点有1542个,占比83.6%。一是推动资源要素“流”起来。整合闲置土地、劳动力、集体资产等资源,打包“入市”,实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南江县坚持“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累计流转土地20万亩,基本覆盖全县236个聚居点,有效助推搬迁群众脱贫致富。二是推动产业项目“建”起来。用好用足现有土地、人力、政策资源,采取项目回引、乡情回引等多种方法广泛动员巴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通江县通过“新型经营主体+产业带动+自身发展”模式,回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7家,种植“两耳一菇”食用菌1300余万袋,年出栏家畜家禽620万只,带动搬迁群众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三是推动闲置劳力“干”起来。结合“两新联万家”活动,鼓励市内企业积极吸纳符合条件的安置点群众就业,累计解决就业岗位1.8万余个。结合复工复产,开展“春风行动”,分时段、分批次、分地点,开通专车专列90余次、专机3班,帮助4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结合疫情防控和安置点发展治理需要,开发消毒保洁、疫情监测等公益岗位4700余个,落实4000余名安置点群众就业。

重建生活版图,筑好安居“幸福梦”

持续引导安置点群众移风易俗,积极培育“市民心态”“市民行为”“市民作风”,加快融入新生活。一是完善配套设施便民。加快完善安置点功能配套,统筹推进安置点路网、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在规模较大的安置点同步配套卫生室、幼儿园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目前,全市安置点道路硬化率100%,饮水安全得到全面解决,宽带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实现全覆盖。二是培育文明新风润民。制定出台《巴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乡村道德银行”520余个,积极开展“耕读传家·书香巴中”全民阅读、“有声听书‘六进’”和文明礼仪知识“七进”活动120余场(次),评选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等200余人,开展脱贫帮扶、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300余场,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三是丰富文化生活乐民。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开展广场舞、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拉进群众距离,丰富群众生活,增强群众间的凝聚力和融合度。全市开展送文化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活动1462场(次),建成农村群众文艺队伍300余支,建设乡村大舞台60余个,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开展防疫、普法、禁毒等宣传活动100余场(次),激发广大群众爱国、爱家、爱生活的动力和热情。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