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来源:大竹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达州市大竹县坚定贯彻落实农业农村现代化决策部署,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建强组织、保障、治理“三大体系”,盘活土地资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
建强“组织体系”,多主体一体发展。一是健全组织设置。在20余个现代农业园区成立“园区综合党委”,由重点区所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书记、重点区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副书记、园区经营主体担任委员,建立园区党建与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园区治理共研、产业发展共谋、品牌创建共商。二是培育经营主体。扶持壮大东柳醪糟、百岛湖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32家。将2700余名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带头人、返乡农民工纳入“乡村能人库”,开展优秀农民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优秀农民“双向培养”,指导发展国省级专业合作社28个、家庭农场23个、种植养殖大户199人。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产业联合体模式,创新企业统一发放种苗、统一培训、统一保底价收购、保二次返利、保优先务工“三统两保”联农带农机制,实现抱团发展、多方共赢。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项目入股、资产入股、托管服务等方式,参与园区经营服务,累计收益分红200万元。
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制种企业联动开展水稻制种现场培训
建强“保障体系”,多要素赋能发展。一是强化人才支撑。组建粮油、茶叶、水果、经作、水产5支专家服务团队,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引进姚穆院士等中高级人才72名,联合四川大学、省农科院等机构完成设施装备、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49项问题攻坚。重点面向7个省市级园区选聘23名在外优秀人才担任“乡村振兴顾问”,采用“县聘乡管村用”方式,破解社会资本融入、品牌塑造、销售渠道等难题。二是强化农事服务。成立片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0个,一站式提供信息服务、经营服务、农资服务、金融服务等。融合财政补贴、社会资本资金3053万元以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资金205万元,成立惠鑫农等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提供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三是强化园区管理。创新“两季两主体”分类治理,推行稻油轮作、芋油套作等,实现一田双收、稳粮稳产。建立“就业帮扶站”,对接园区企业、基地用工需求,实现就近就地就业3300余人。按照属地原则,园区综合党委每年度对各村土地监管、设施管护、环境维护、业主满意度等实行“积分制”管理,给予农事服务奖励。
大竹县第二届“巴山青”茶文化节暨第八届“大竹白茶”喊山开茶节开幕
建强“治理体系”,多产业增值增效。一是实现产业增效。形成“稻麻茶竹椿虾”六张名片特色产业体系和粮油、畜禽、蔬菜、水果等重要农产品供应体系,园区粮食产量超30万吨以上,土地亩产率同比提升11%,贡献产值22.9亿元,保数量、保质量、保多样有效实现。衍生醪糟、香椿酱、苎麻纺品等加工品,产值达34.8亿元/年。二是实现产品增值。大竹白茶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大竹香椿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东柳醪糟”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稻麻茶竹椿虾均荣获国家级“牌子”,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升级打造农产品博物馆、主题公园、农耕文化体验馆20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年营收超5万元。举办“喊山开茶节”“稻虾丰收节”“桃花节”等民俗活动10余次,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三是实现农民增收。带动园区内30万种植养殖大户、散户发展糯稻、白茶等种植,提供园区种植、管护、采收等季节性岗位1800余个,人均实现种植养殖、就业增收4.8万元/年,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6.8%。划定乌木镇3个村部分区域为广子乡村运营改革实验田,打造成集餐饮住宿、研学培训、AI体验为一体的“轻旅游、微度假”村奢旅游目的地。今年春节以来,该村迎接游客近10万人(次)、日均营收约80万元。
大竹县乌木镇广子村“三美”未来乡村开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