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成都市温江区深度链接优势资源 开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子

2025-07-23   来源:成都市温江区委组织部

近年来,成都市温江区深度链接辖区内农业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资源,坚持以项目为纽带汇聚人才、建设乡村,以科创为引擎发展产业、富裕民众,在高山村试点建成“川农牛”科创农庄、榜样青年CSA共享社区等乡村振兴牵引性项目,开辟一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新路子。

强化党建引领,聚才营村催生“田园经济”。坚持“组织提领口”,整合校地优势资源,创新项目合作机制,推动院校资源、社会资本、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激活田园经济“一池春水”。一是经营乡村。由高山村党委牵头,联合毗邻3镇7村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盘点资源绘制片区振兴“一张图”,建立“六联六共”片区共商共富机制,建成农业科创示范基地1.5万亩,打造“风吹稻花香”“七彩菜花田”等大田景观,着力构建“田园总部+都市农业”新格局。二是招才引智。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农林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校地协同共建,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2个,落地乡村振兴领军人才特训中心,聚集现代种业、生物农业、数字农业等领域高端研发团队41个、专家教授125人,推动研发项目62项、新产品30项,形成发明专利22件,孵化农业科创企业45家。三是催生场景。统筹利用在地资源优势,探索“农高院所+‘农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共营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入村,通过“投改股”合作模式,将集体资产作价入股共营项目,建成田园会客厅、科农inn智慧农业中心等5个乡村振兴新场景。

强化校地协同,向新图强打造“科创高山”。发挥高校和企业科创优势,盘活乡村在地资源共建“川农牛”科创农庄,在育种攻关、成果转化、产品营销等方面协同协作,将高山村打造成为“科创高山”。一是发挥在地科创优势育种攻关。依托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在高山村共建“川农牛”科创农庄,大力开展科研育种攻关和新品种选育示范,推动水稻、油菜等粮油品种迭代升级,成功研发出“象牙香”“红香糯”等新优水稻品种,实现粮食亩均产值同比提升15%以上。二是注重在地集成转化试验示范。坚持连片试验、示范引领,打造330亩“川农牛”育种基地,落地四川农业大学稻蒜轮种基地、四川种业集团新优品质示范基地等重点项目,创新推广西南杂交稻高产高效机插栽培等关键新技术5项,落地筛选和试验水稻育种材料2000余份、杂交稻新品种100余个,突破性玉米新品种“优迪899”以保底1200万元的价格刷新西南地区玉米品种转让纪录。三是提升在地特色产品品牌价值。坚持商业化逻辑推动科创成果走向市场,以“川农牛”为品牌建立全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推出“稻见”大米、“红七星”糖蒜、“红香糯”米酒等一批优质特色大单品品类,以及“川农牛”品牌旗下的生态果蔬、安全肉蛋、绿色粮油等系列农产品。

强化组团发展,利益链接增强“共富引力”。着力放大科创资源流动效应,以跨区域抱团结对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一是毗邻连片发展。针对破解乡村发展资源薄弱、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聚集度低等问题,发挥片区综合党委引领带动作用,以永宁大道串联毗邻区域优势资源,整合部门(单位)下沉资源,集成企业和科研院所帮扶资源,建立“资产联营+折股量化+按股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机制,组建2亿元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池,推动形成片区高质量发展联合体。二是南北联动发展。按照“南北结对、前店后厂”思路,高山村与明光社区、官河社区、瑞泉馨城社区结对,依托“川农牛e购”“农科e站”建立线上销售和技术服务平台,以农业生产托管方式盘活南城结对社区农业空间,联合实施乡村研学、农事体验等主题项目,促进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三是结对合作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巴南、合川和成都简阳等地村(社区)开展结对合作,共建农业“飞地”示范区,帮助当地农户亩均增收800余元。与合川桃片、蒲江米花糖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联合开发“红香糯”系列新产品,联合在地企业推动温江大蒜、温江红葱精深加工。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