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绵阳市涪城区“点”上发力做精社区分类治理
今年以来,绵阳市涪城区聚焦城市社区治理重点难点,靶向施策、“点”上发力,探索城市社区精准分类、精细治理、精品引领治理机制,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精准分类定“点”治理。一是摸排清家底。组建2个调查研究组,到4个街道49个社区开展全覆盖走访调研,全面摸清社区人口、面积、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夯实分类治理基础。二是画像定标准。组织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民政、住建、商务、规划等20余个区级部门专题座谈4次,征求意见10余次,根据城市规划、商业布局、小区特点和不同人群等实际,制定城市社区精准治理分类标准。三是对标分类型。结合治理标准,因地制宜将49个社区划分为普通商品住宅型社区、老旧小区型社区、商圈楼宇型社区、破产企业型社区、国有企业改制型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社区6类。
精细施策重“点”治理。一是沉身找问题。用好用活网格员,定期进楼入户摸实情,以社区为单位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归纳梳理社区矛盾纠纷多、小区环境差、治理活力弱等6大类40余项问题,找准治理着力点。二是因地开方子。拟制《城市社区分类施策精准治理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六大攻坚”行动推动城乡结合部治理工作方案》,针对各类社区面临的治理主要矛盾和需求,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三是精细强推进。统筹建立小区党支部121个,物业公司党支部8个,商圈楼宇功能型党组织5个,健全分类治理组织体系;分类实施“党群暖心驿站”、老旧小区改造等服务项目300余个,做实分类服务载体;组织辖区单位、爱心商家分类认领服务项目300余项,持续壮大分类服务资源。
工区街道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党群项目认领
解放街社区党委为社区老人过集体生日
精品引领亮“点”治理。一是拉练促提升。开展社区干部能力大提升行动,分类打造迎宾社区、古井社区、铁牛街社区等城市社区治理现场教学示范点6个,举办现场交流会2次,以教学促提升。二是亮点树标杆。在全区推广迎宾社区资源调度“五步法”,总结提炼勇拓洋楼小区“六自六化”微治理、临园路东段社区“双呼叫双报到”等亮点做法10余项,引领49个社区对标标杆、百舸争流,初步形成成果《城市社区分类治理34法》。三是评价强激励。开展党建促城乡基层治理质量评价,创建市级示范(社区)党组织12个、占比24.5%,获评区级五星级(社区)党组织17个、占比34.7%。
临园路东段社区开展“双呼叫双报到”项目认领仪式
珙县实施“五个坚持”,创新智慧治理新模式
今年以来,珙县以优化升级“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为契机,整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以“五个坚持”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智慧治理新模式。
“智慧珙州·数字红云”平台
坚持党建互联互通,争当智慧先锋。一是汇聚党建数据。将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员、党代表、两新组织、村(社区)干部、党群服务中心等基本信息汇总形成一张“党建地图”,全县党组织位置分布、党员和村(社区)干部结构、集体经济规模、星级党组织等党建数据实现“一图掌握”。二是延伸党建触觉。立足劳务输出大县实际,开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关爱服务系统,建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数据库,全面采集15.2万外出务工人员基础数据,动态掌握基本情况。同时,线上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外出务工人员可在平台发布就业需求,用人单位可通过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推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职业化输出。三是强化互联互通。创新建立网上党支部,流动党员线上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让全县广大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组织。截至目前,基层党组织累计召开视频会议543次,1000余名流动党员远程参加组织生活会。
珙县智慧党建系统特色功能展示
坚持数据共建共享,当好智慧参谋。一是整合数据资源。整合公安、医疗、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口、地理、法人等基础信息和视频资源100万余条,建成“人口、法人、证照、地理、视频、知识、事件”等7大数据库,为智慧治理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开展智能分析。将大数据分析运用于社会治理,结合人流态势分析、车辆轨迹、矛盾纠纷态势分析等各类事件发展趋势判断,解决治理中的各项难题。近4年以来,县城区刑事立案数下降89%、城区“两车”被盗案立案数下降97%,网上信访量下降35%。三是强化远程监控。整合天网工程、慧眼工程、阳光监督、自然灾害、高空瞭望等近1万路视频资源,建立视频汇聚系统,推动实现重点区域视频在线巡查、异常行为自动报警,进一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坚持服务高效快捷,做实智慧管家。一是民生诉求线上办理。整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4312345党群服务热线、掌上民情通等资源,全天候受理群众咨询求助、意见建议、投诉举报等事件。今年以来,已办理各类热线、事件6.8万余件,回复满意率达98%以上。二是政务服务就近办理。针对我县南北狭长地形、交通相对落后、群众办事不便等问题,在县域副中心建设政务服务分中心,将婚姻登记、公安交管、不动产登记等75项业务进行入驻办理,惠及南部偏远乡镇的20余万群众。三是个性需求贴心办理。推行村(社区)党组织、村老协或其他社会组织、特殊困难老人、助老巡访员四方签订《关爱服务合约》机制,切实解决特殊困难老人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共签订关爱服务合约2400份,5700名困难老人纳入服务体系。
坚持治理共融共治,打造智慧助理。一是深化网格治理。构建县中心、乡(镇)分中心、村(社区)服务站、党群综合网格四级联动服务体系,把城镇社区细分为16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员;每个村划分为1—2个综合网格,每个村配备1名基层治理专干和1名民情代办员,走访搜集和上报社情民意,推动形成上报、派单、督办、评价“四步闭环”服务管理模式。二是构建区域地图。将县城主城区及乡镇场镇所涵盖的城市建筑、自然环境、应急资源等“N”类图层基础数据汇总形成一张仿真三维全景地图;将农村区域人口、组织、公共服务等各类资源要素精准定位,汇总形成一张二维平面地图,不断提升运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决策、分析、指挥、调度能力。三是优化司法服务。依托智慧平台,开发“网上云审判”,推行网络“线上庭审”模式,让诉讼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开发法律咨询系统,择优选择法律服务人员组成服务团队,为群众开展婚姻问题、劳动纠纷、工伤赔偿等法律咨询;线上搭建“网上云调解”平台,通过在线申请、确定调解员、司法确认等程序后完成远程调解,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前。
坚持商务合作共赢,构建智慧商圈。一是发展电商产业。加快电商产业发展,建成2500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集企业(个体)孵化中心、农特产品展销中心等于一体,与农村淘宝、供销网等电商平台合作,搭建珙县特色馆,开展农特产品推广和销售,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目前,有52家本地中小企业及创客团队入驻,已建成87个农村电商基层服务站点,3个新型社区电商服务站。二是推行智慧生活。开发集成网上大超、生活管家、智慧物业、家政服务等服务内容的“好生活智慧家”,可将合格农特产品直接配送到家,实现居民网上买单,线下免费配送的优质服务,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对网上交易商品实时进行综合分析,围绕行业特点和居民需求,开展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动态调整全县农业、服务业等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