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屏山县双峰村“五任书记”的种茶故事

2021-07-07   来源:屏山县大乘镇人民政府

川南好茶出屏山,屏山好茶在大乘,核心在美丽的双峰村!顺着蜿蜒的山路爬升,目之所及满眼翠绿,三四十厘米高的茶树排列成行,间或有移动的点点斑斓,那是屏山县大乘镇双峰村茶农在采摘夏茶。

双峰村,地处四川省屏山县大乘镇西北部,距场镇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6.25平方公里,辖村民小组13个,总人口702户2649人,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建成有国家级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两家,先后被评为“四川十大名优茶生态保护重镇”“川茶名镇名乡60强”,2021年茶叶年产值达7200万,而这些成果离不开“五任书记”40多年来的努力和汗水。

萌芽

“要让村民挣上盐巴钱”

经考证,双峰村山林中有野生茶树逾100年,而从1974年开始,通过开荒开始规模种植四川群体茶(也称川小叶)品种,而引领百姓走上种茶道路的就是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黄泽明。

“那个时候的双峰还不叫双峰村,百姓苦得很,村民肩挑背扛种口粮,一年到头难糊口,兜里常无盐巴钱。”每次回想起过去的日子,黄泽明眼里都泛着泪花。

1974年,时任岩门公社书记的黄泽明,眼见村民每天起早贪黑,但仍难于糊口,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村民挣上盐巴钱。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岩门公社公坪村与国营宜宾县黄山茶场直线距离几千米,土壤、气候、海拔几乎相同,凭着经验和学习了解到的种茶知识,他分析判定公坪村能种茶。说干就干,他立马召集公社7个村43个生产队投工投劳,数百村民自带干粮,投劳折资入股,硬是用两年时间开荒349亩2分8,建成了七四茶场。

如今,历经半个世纪七四茶场仍在进行着制茶、炒茶工作,2020年分红仍有2.6万元。

黄泽明在双峰茶园查看茶叶长势

形成

“不是书记,胜似书记”

“当时,我第一次了解到岩门茶叶是来这里调研,那时的茶叶种植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但是要作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和致富的途径,还需要扩大规模才行。”周成美回想起第一次来到岩门时候的情形,仍历历在目。

1987年,时任宜宾行署专员周成美到岩门乡调研,了解到七四茶场高山生态绿茶品质优良,与屏山炒青独有的制作工艺相结合,炒制出叶底清亮、汤色翠绿、栗香扑鼻、回味甘甜的绿茶上品,于是,他提出要大力发展茶叶为经济作物,在岩门建设万亩茶园,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高群众收入。

“当时周书记来了之后,就走村入户,想方设法让我们受益,要是当初没有他的动员和帮助,我们的日子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村里的老党员说道。

1984年,大乘区供销社成立岩门茶业合作联合社,原岩门乡七个村成立四个分社建茶场,周成美大胆提出“谁开梯、谁播种、谁经营、谁受益”的思路,带领村民共垦荒种茶3600余亩,岩门万亩茶园初具规模。

其实,周成美并不是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但是村民总是尊称他为“周书记”,在村民的眼里,周成美更像亲人一般,带领他们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发展

“种粮为糊口,种茶能致富”

第三位种茶书记是1998年公推公选的,他叫李泽明。茶技专业的职高毕业生,土生土长的双峰村人。他基于专业学习,结合村情判断——种粮为糊口,种茶能致富。

当时双峰村山地平均每亩粮食产量还不足300斤,而退耕还林每亩会补助300斤粮食外加补助造林肥料,明显退耕还林更划算。于是,村民都担心土地种茶了,八年后没有了粮食补助,种植积极性和意愿都不高。这是当时摆在李泽明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出样子,村民不理解,他就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召开“两委”会、院坝会,入户算账讲清退耕还林种茶的好处;村民没有积极性,他就带头将自己的耕地改种了茶叶,打消村民顾虑。在他的带动下,一个带一个,共新增了1100亩茶园。

2001年新的十年扶贫开发,李泽明从争取种子、种苗到争取肥料再到争取技术指导,接力发展茶叶种植。不仅如此,他还带领村民开山修路,引来企业,村民的致富道路越走越宽阔。

路通了、水有了、企业来了……但李泽明还是村支部书记,领着每个月的固定工资,没有发财,也没有致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最大的财富是作为村支部书记带村民种了更多的好茶。

李泽明(右二)指导茶叶采摘

成熟

“村民富起来了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第四位书记,叫驻村书记,他们是第一书记张孟川和驻村工作队童鑫、肖林、张锡荣、刘文彬。

“2016年,按照组织安排,我来到双峰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双峰村已经有了产业基础,但是效益和品质还比较差,如何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提高亩产收益,这对于不懂种茶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张孟川回忆起刚驻村那个时候。

有了问题,就要解决,为了提高村民的种茶技术水平,张孟川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 反复调查研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实地指导,推广无性系扦插苗、改植换种,实施土地整理、高效喷灌,推进绿色防控,提质增效。同时,引进企业炒红茶、种抹茶,茶叶单产由1000余元提升到5000余元。

脱贫攻坚期间,宜宾市副市长张平到双峰村调研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时,总结到:“双峰村人均一亩茶、脱贫不用查!”

产业规模起来了,基础设施也好了,结合当下炒的火热的乡村旅游,张孟川又带领驻村工作队找到了茶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茶叶附加值。2019年底,双峰村高质量脱贫,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915元;2020年3月,双峰村建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第一书记张孟川(右一)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介绍双峰茶产业

憧憬

“我要握好种茶接力棒”

2020年,村建制调整改革,原双峰村、岩门村、公坪村合并为新的双峰村,范宇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我的目标是村集体经济五年翻三番,年收入要超千万元。”这是范宇在担任双峰村党支部书记后,给自己定的一个目标。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范宇立足实际,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探索实施“资源开发、就地托管、飞地抱团、股权量化”集体经济四向发展模式,创新发展茶园套种银花320亩,并推广茶园秋冬季养殖,接力推动茶叶产业向精深发展,实现茶山观光与茶叶采炒体验、与乡村旅游相结合。2020年,双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2万元。

“今年的茶叶产量不错,收入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多亏了范支书的帮助。”忙着采茶的村民满脸幸福地说着。

如今的双峰村,几乎家家户户把每块空地都种上了茶,一棵棵茶树不仅绿了山坡,更成为了双峰人的“绿色银行”。而双峰村的发展步伐仍马不停蹄,全体村民正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探索建设现代化新农村!

范宇(右一)带领村“两委”讨论茶产业发展事宜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