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华蓥市:做实“四篇文章”,更好服务管理农民工

2019-08-01   来源:四川组工网

近年来,华蓥市坚持实施“鸿雁计划”,做实“寻孤雁”“筑金巢”“育新雁”“护归雁”四篇文章,确保优秀农民工找得到、引得回、留得住,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

做实“寻孤雁”文章,破解“家底不清”问题。多渠道全面摸排外出农民工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家底清楚。一是到户精准摸排。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设立农民工信息采集点,常态化开展外出备案登记,对没有备案的,通过入户调查、电话联络等方式开展排查,确保一户不漏、一个不少。目前,已摸排出农民工近10万人,农民工党员1100余人。二是驻外机构联系。以异地商会、驻外招商局、非公企业党组织为依托,采取报到登记、扫码入群、走访调查等方式查找联系华蓥籍农民工,确保面上能兜底、线上能跟踪、点上能掌握。三是分类建立台账。分行业分领域建立农民工信息采集台账,准确掌握农民工总体数量、年龄、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区域分布、专业特长、职业类别等7类信息和返乡创业意向、入党意愿、担任村干部愿望3个心理倾向,分类建立优秀农民工、农民工村干部、农民工后备干力量3本台账。

做实“筑金巢”文章,破解“组织难建”问题。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让农民工找到“小家”,提升农民工归宿感。一是健全体系强管理。成立市农民工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管理站13个,村(社区)农民工服务管理135个,确保每名农民工都纳入有效管理。二是创新方式建组织。在市级层面建立农民工服务管理综合党委,加强农民工党建的统筹领导。同时,通过单建、联建、合建等方式,在市内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建筑工地、商圈市场等建立党组织7个,在市外依托异地商会、驻外招商局、驻外非公企业等地建立党组织10个,进一步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三是丰富形式搭平台。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畴,统筹在农民工集中工作、居住地规划建设“农民工服务中心”15个、“华蓥农民工驿站(流动党员之家)”23个,为流动党员和农民工提供党务办理、政策咨询、交友聚会、休闲娱乐等服务。

做实“育新雁”文章,破解“培养乏力”问题。着力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一是实施“三向培养”计划。注重把优秀农民工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农民工党员培养成务工地华蓥籍党员管理骨干和村级后备力量,把优秀党员管理骨干培养成回乡创业标兵、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村党组织书记。目前已经通过“三向培养”成功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76名、扶持返乡创业6名。二是开通“网络直通车”。以村为单位建立外出农民工微信、QQ群,实现组织生活网上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通“掌上微课堂”,定期推送家乡近况、村务公开、政策法规、就业创业知识等“鲜活”信息,逐步提升农民工思想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三是深化“素质提升”工程。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乡村振兴“素质提升班”,选派70余名农民工村干部、后备力量、致富带头人、入党积极分子入学,提升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对有回村任职意愿的,定期遴选村级后备力量,采取结对帮带、顶岗锻炼等方式,加强专门培养,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00余人。

做实“护归雁”文章,破解“能人难留”问题。落实好关心关爱、联系帮扶、就业扶持等利好政策,让农民工安心回乡,安身、安业。一是关心关爱暖人心。采取集中座谈、登门看望、设点慰问、文艺汇演等方式走访慰问农民工10.25万余人次,发放慰问物资15.7万元,解决困难问题6300余个;评选表扬优秀农民工216名,利用华蓥电视台、华蓥手机报等平台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强化示范引领。二是特色服务聚人心。建立“1+N”党员帮扶联系机制,实行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一对一、一对多”联系帮扶外出务工户,持续开展“六上门”活动(即上门送最新政策、上门送科技、上门送文化、上门调解矛盾纠纷、上门关爱老弱病残、上门帮助落实民生项目)。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农村学校等场所,建立留守儿童(妇女、老人)之家178个,着力解决外出农民工后顾之忧。三是保障到位安人心。严格执行华蓥市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三十一条措施,加大财政支持、金融信贷、创业孵化等方面扶持力度,引导有意愿的优秀农民工回乡领办创办企业、参与发展集体经济等。目前,已累计成功回引返乡创业农民工270余人,担任村干部99人。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