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补齐短板弱项、开辟增收渠道 脱贫攻坚 巴中聚焦贫困边缘户

2020-04-23   来源:四川日报

4月13日,巴中市巴州区鼎山镇石羊村满山苍翠,生机盎然。72岁的村民刘红俊正忙着管护几亩菜园。他说,儿子最近在镇上的组织下去深圳务工了,家庭困难得到了缓解。

来自巴中市扶贫开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处于贫困线边缘有致贫风险的农户有1253户4059人,虽然已经脱贫但有返贫风险的不稳定户有2131户6090人,此外,还有759户1942人尚未脱贫。

近日,巴中市全面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攻坚”行动,聚焦最后的贫困人口和困难边缘群体,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本报记者 史晓露

强帮扶 因户施策补短板

鼎山镇是巴州区南部山区深度贫困镇,2019年该镇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随着去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来的鼎山镇、羊凤乡、龙背乡合并为鼎山镇,有致贫返贫风险的群体也随之增加。“从3月20日起,我们开展两轮自查摸底,在镇内抽调196名干部,组成43支排查队、98个排查组,采取村与村循环交叉方式开展排查,前期已排查出7户脱贫不稳定户,33户边缘易致贫户。”鼎山镇党委副书记马林介绍。

今年3月,巴中在全市范围内启动扶贫“大摸底”,各区县、各乡镇对贫困村“一低五有”、贫困户“一超六有”等情况全面摸排,动态补齐贫困对象出现的新短板。

“剩下的这些贫困人口,绝对数量虽然不多,但脱贫难度很大。他们有的身患疾病,有的身体残疾没有劳动能力,有的遭受重大变故,是真正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巴中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日前,巴中市出台巩固脱贫成果十条措施。

“我们整合帮扶部门、镇、村干部组成了10个专门工作组,每组包干负责4户,实施‘一户一策’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实行低保兜底,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解决就业问题。”马林介绍。

春节后,鼎山镇政府积极与广东、浙江等外地企业对接,共组织了该镇210余人外出务工,其中贫困户65人,刘红俊的儿子就是其中一员。“现在儿子在深圳的一家电子厂务工,包吃住,一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刘红俊说。

为加大扶持力度,巴州区针对辖区内61户脱贫监测户,将由帮扶单位班子成员叠加帮扶,充分运用现有的扶贫政策进行巩固提升。对150户边缘户,由乡镇班子成员包干联系,按每户2万元、每头600元的标准对危房改造、生猪养殖给予奖补,同步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对临时困难户,将完善及时发现、及时救助的快速反应机制,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区县及时研究解决,防止产生新的贫困。

促增收 助贫困户就近就业

4月9日,位于平昌县响滩镇的平昌县兴荣鞋业有限公司内,有200多名工人在车间内生产运动鞋。

“我们公司给知名品牌做代加工,主要做国内订单。工厂今年2月20日就开工了,3月生产了20万双鞋子,跟去年情况差不多,目前订单量正常。”兴荣鞋业办公室主任刘敏介绍,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吸纳劳动力200余人,工厂也是当地的扶贫车间,在用工对象选择上,更多倾向于贫困户,已吸纳当地贫困群众42户70余人就业。

响滩镇东岳村4社村民唐茂华就是扶贫车间的受益者之一。“我在鞋厂干了4年多了,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附近就业既能挣钱,又能把家照看到,挺好的。”唐茂华说。

发展产业和稳定就业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巴中积极探索扶贫车间路子,鼓励引导劳动密集型企业进乡入村设立生产点,促贫困群众变产业工人。

同时,针对贫困家庭劳动力中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和身体缺陷等特殊群体就业难问题,巴中还建立了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清单”,按需开展就业扶贫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到扶贫车间就业务工积极性。

巴中出台扶贫车间扶持政策,对吸纳贫困劳动力10人以上的企业给予不低于5万元的补助,对开展技能培训的扶贫车间,给予一定的培训补助。

“今年我们将力争建成就业扶贫基地(车间)1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3500人以上。”巴中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巴中建成扶贫车间18个,组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13299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9395个,实现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10.68万人。

抓产业 打造脱贫致富新引擎

63岁的马宗才是南江县红光镇茨竹村的贫困户,也是村里茭白产业园的专职管理员和本土技术员。“去年我专门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在村里帮忙运苗,现在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马宗才说。

茭白是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2018年,浙江省缙云县对口帮扶南江县,把缙云的茭白带到了南江,连续三年选派茭白师傅驻村蹲点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实施“造血式”扶贫。

茨竹村从2018年试种茭白成功后,2019年全村已集中连片发展280多亩。茨竹村村主任马明曾两次到缙云县学习考察,现在成了茭白产业致富带头人。“茭白产业是一个挣钱的好项目,四月份种植,九月份就可以收获上市,见效快,今年全村计划种植350亩茭白。”马明说。

茭白种植也为当地贫困户增添了致富信心。当地采取“合作社+大户+小户”的种植模式,让更多村民加入到茭白种植中。贫困户周翠华和丈夫均在产业园务工,一年下来有1万余元的务工费。

“今年,村上又摸排出11户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和困难户,这段时间都把他们吸纳到园区务工。”马明介绍,贫困户还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公司订单等多种渠道持续增收。

据了解,今年南江县计划发展茭白3000余亩,集中连片分布在以长赤、红光为中心的6个乡镇,可带动周边6300多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