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2020-04-28   来源:相关市(州)、区(县)党委组织部

达州市达川区“三强化三确保” 抓实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达州市达川区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劲引擎,着力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群众带来的影响,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攻坚动力,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化纵横联动,确保合力攻坚“不打折”。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契机,综合地理位置、幅员面积、贫困人口等,由区委统筹在乡镇党委下设区域党委24个,构建起“乡镇党委—区域党组织—村(社区)党组织”组织架构,有效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抗击新冠疫情以来,30名区级联系领导带头下沉到联系乡镇靠前指挥,849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主动返岗坚守一线,1.7万余名帮扶责任人以电话、微信、走访等方式,及时收集贫困户相关情况,推动力量下沉到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赵固镇兴隆村第一书记帮村民代购生产生活物资

强化责任落实,确保驻村帮扶“不松劲”。严格落实“保持贫困村帮扶力量稳定”相关要求,对无特殊情况的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原则不进行轮换调整。建立正反“两张清单”,对疫情期间597个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表现进行全覆盖摸底,对照驻村帮扶力量“沉底指数”管理4个大项39条指标,以群众评价为重要参考,逐项了解生活、工作、业绩、情感“四个在村”,重点查看食宿在村、脱产驻村,发动党员群众抗疫和复工生产情况等,切实将驻村帮扶责任压力传递到位,避免产生“踹口气、歇歇脚”的错误思想。

百节镇东会村第一书记组织村民销售香椿

强化智力支撑,确保内生动力“不掉档”。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结合春耕生产实际,抽调10余名粮油、土肥、蔬菜、水果等领域专家分工挂包31个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农技服务部门联动,建立春耕生产“服务驿站”。从农业龙头、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抽选技术骨干、种植能手、“土专家”60余名,组建技术巡回服务小组,及时帮助农户和经营主体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协调农资供应。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答疑、线下指导”方式,解决生产难题500多个,有效保障了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不误”,增强了群众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

乐山市市中区战“疫”关头的“脱贫秘籍”

乐山市市中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帮扶干部作用,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扶贫,紧盯因“疫”减质、因“疫”减产、因“疫”减收,全面分析研判,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助力疫情期间贫困户增质增产增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收官战。

精心组织,“扶贫扶志”推进生活增质。构建监测体系。出台《乐山市市中区防贫防返贫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全区1475名帮扶干部根据“排、访、评、录、测、补、销”七步工作法,围绕全区贫困户疫情期间家庭收入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细算贫困户2020年预收入,及时补短救助。组建排查专班。开展脱贫攻坚“体检式”督导,抽调第一书记、行业部门业务熟手、镇村骨干力量300余人,成立区、镇两级体检式督导专班,采取“看、核、问、查、评”方式,对全区5035户贫困户开展全覆盖摸排,掌握疫情期间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农产品滞销、防疫物资缺乏等问题56个。建立救助机制。管好用好致贫返贫250万元救助基金,按照实施救助的流程,教育、住建、医保、水务等行业部门对申请信息进行审核,按照救助标准和申请情况实施救助,靶向消除现有政策无法及时应对的贫困发生隐患。家庭医生、帮扶干部对贫困户上门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因疫情带来的就业恐慌和失业压力,帮助贫困户转变心态、积极生活。

把握关键,“护耕护产”保障农业增产。实施土地托管。制定出菜单式托管、全部托管、承租型合作模式和土地入股四种托管模式,为农民提供量体裁衣的“保姆式”服务和指导,将贫困户的土地委托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组织,由其代为耕种管理,通过连片土地托管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贫困户每年每亩增收可达200元左右。保障农资安全。抽调纪委、组织、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20人,组建4个督查专班,分片区对疫情期间农资情况进行督查调研,掌握农资供应量和供应情况,对疫情期间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进行严肃处理,积极维护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全方位满足贫困户农业生产需求。助力春耕生产。镇、村各级党组织积极协调畅通农资渠道,依托各村“红旗超市”送“货”上门,确保不误农时。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帮扶干部等人员组建100余支“党员春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春耕生产,打通春耕灌溉用水“绿色通道”,确保农业增效,贫困户增收。

聚焦服务,“稳岗稳心”促进就业增收。保障返岗就业。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的信息对接,做好贫困户返岗健康服务,有序推进“健康通行码”跨地区互通互认,开设外出务工返岗专列,广泛宣传返岗复工服务保障信息,做好“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助力163名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精准送岗上门。持续开展38场网络招聘会,推送用人单位452个,提供岗位19883个,建立未就业贫困户信息台账,提供“一对一”电话服务、实地走访1200余人,开通远程招聘、视频面试等招聘服务,为50余名贫困劳动力落实就业岗位。组织扶贫车间、扶贫产业园为52名贫困劳动力一对一提供就业岗位,安排30名贫困劳动力从事环境整治、河道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强化就业指导。开展进园区、进企业纾困解难稳岗活动,收集政策性问题25个,发放疫情期间稳就业相关政策办事指南3500余份。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生产制造、交通运输、家庭服务、餐饮服务、创业培训等十个类别80余项专业培训,线上培训500余名贫困劳动力。

宜宾市筠连县花树村实施“四大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自脱贫“摘帽”以来,宜宾市筠连县花树村坚持“四个不脱”原则,突出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党建+帮扶+产业+感恩”四大行动,以坚定的决心、有力的举措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

实施“党建领航”行动,建强队伍筑牢堡垒。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着力补短板、增实力、重保障,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带动作用。结合村建制调整改革工作,选优配强14名村组干部,创新推行扶贫承包制,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采取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模式,做到职责清晰、责任到人。同时,建立“村组干部+产业大户+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机制,全村26名党员和8户产业大户与41户贫困户结对子,为贫困户出点子、供路子,带动贫困户脱贫。

实施“精准帮扶”行动,压实责任合力攻坚。全面统筹帮扶力量,优化帮扶措施,提升帮扶工作精准度,形成帮扶合力。由村党组织牵头,建立每月1次帮扶联席会制度,联同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共同研判分析形势任务,统筹推进下步工作。目前,已通过帮扶联席会解决贫困户重难点问题14个,协调资金和物资100余万元。同时,开展脱贫攻坚大排查行动,摸底贫困户人口、种养殖产业、外出就业、住房、饮水、教育等14个方面情况,建立扶贫需求台账。整合帮扶单位、扶贫政策和村级资源,按照一人一策模式,明确责任人、帮扶项目,实现帮扶需求和帮扶项目的精准对接,进一步对标补短,实现精准帮扶。

实施“产业振兴”行动,统筹资源引领发展。紧紧抓好产业扶贫这个脱贫关键,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引擎,形成强劲发展合力。坚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再次流转土地100亩种植雷竹,示范带动全村275户农户参与雷竹种植。由村集体公司牵头,与四川金骑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签订产品购销合同,实现育、产、销一体化,推动全村雷竹产业发展。目前,全村已种植雷竹2000余亩,年产值超800万元。同时,强化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大力支持和培育新的特色产业,多渠道探索发展道路。在村党组织的支持下,全村建成辣椒生产基地200余亩,养牛专业合作社1个,农家乐5家,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

实施“感恩奋进”行动,扶志扶智激发动力。始终坚持“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两手抓战略,在教育引导贫困户感恩奋进上持续用力,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选树贫困户脱贫先进典范6个,采取事例讲解,现身说法的方式,激发贫困户争先评优的积极性。积极推行卫生评比活动,采取每周检查、每月评比,评选出最美家庭6户,引导贫困户改变旧有生活习惯,改变旧有落后面貌。以勤劳致富美、文明家风美、身心健康美等8类道德标准编撰道德新风尚顺口溜,举办舞蹈、小品等正能量作品文化汇演3次,鼓舞贫困户变“他助”为“自助”,实现从“要我富”到“我要富”的思想转变,激发贫困户感恩奋进的思想意识。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