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来源:会理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凉山州会理市始终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党建引领、人才支撑、产业带动,多措并举提升全市村级产业“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新动能。
突出党建引领,激活振兴动力。坚持以党建夯基固本,优化组织体系,塑强干部队伍。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全面理顺村级党组织隶属关系,165个村(社区)科学规范设置89个党委、55个党总支、21个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建立“党组织+合作社(公司)+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组织架构,纵深推进产业发展。二是建强创业骨干。累计选拔126名基层干部、5名“五方面人员”充实到乡镇班子,截至目前,全市熟悉“三农”工作干部比例达98%,突出“头雁领航,能人带路”。从农村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中选配960余人充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能力。三是强化标杆指引。深入开展“举旗帜、筑堡垒、树标杆”活动,选树省、州、市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20名,省州市先进村党组织21个,邀请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和村党组织负责人专题授课54期,分享交流产业发展经验举措。开展“会理市‘讲理堂’之‘一把手’话担当”活动8次,各市级涉农部门、乡镇“一把手”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工作交流先进做法。
突出人才支撑,注入振兴活力。聚力“人才强村”战略,推进人才、技术等资源全面下沉乡村一线。一是挖掘乡土人才。连续3年举办“乡土人才大赛”,深入挖潜农林牧、电商、物流、网络直播等行业人才,评选“会理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90余人,组织获奖选手参加全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1人获“全国优秀农民工”,5名优秀人才入选凉山州“菁英计划”,1人获“四川省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二是培养专业人才。开展“人才带才·人才育才”行动,依托石榴科技小院、金沙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平台引进60余名专家教授,组建专家团6个,深入田间地头开设流动课堂,讲授种养殖专业知识630余次,举办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暨技能培训班、电商培训班220期,培训4.5万人(次),以科学技术普及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型“乡村人才队伍”。三是用好优秀人才。结合全市165个村(社区)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量体裁衣”梳理人才、项目、技术三项需求清单,“照单派送”37名乡村发展紧缺技术人才充实驻村帮扶队伍。发挥乡村振兴考核“指挥棒”作用,评选优秀人才62人,以实绩考核倒逼乡村人才发挥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5名选调生到村任职,在“基层舞台”锤炼提能。
突出产业带动,增强振兴实力。不断探索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开拓产业发展新路径。一是发展特色产业。深挖文旅特色,投资4400万元建设皎平渡红色美丽村庄、会理会议陈列馆,形成“两点一轴、‘条块’带动”红色文旅产业格局,吸引观光游客9万余人,旅游总收入达1100万元。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原则,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绿陶、铜火锅、火腿等传统工艺产业链,以文化传承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壮大集体产业。针对160个村和涉农社区开展集体经济“削薄增效”行动,实现改造升级、回收资金、整合资源。着力探索“组织带动+飞地置业+资产量化+按股分红”的村企抱团发展模式,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实现全市村集体经济营收额达3700万元。三是打造园区产业。依托石榴、粮油(玉米种植)、肉牛等种养殖产业,建设1个省级、2个州级现代农业园区,构建以强带弱、集中连片产业发展体系,推进产业多元化、规模化、集成化发展。以发展园区产业保障产品适销对路,化解乡村产业发展风险。提供就业岗位9000余个,变“点上开花”为“面上结果”,确保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