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强基提能 党建引领

2020-06-12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泸州市纳溪区创新实施“特聘村主任” 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

泸州市纳溪区创新实施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积极探索“人才有舞台、乡村得振兴、企业获发展、村民享实惠”的“四赢”之路。

优选人才“夯基提能”。成立“特聘村主任”选聘工作组,实施“南雁回村”“头雁入驻”“名雁引领”三大工程,坚持“引能人回村、招头雁入驻、择最强大脑”相结合,对返乡能人、业务能手、企业精英人选的个人能力、社会责任、社会资源等情况进行审核把关,精准筛选符合行政村产业发展、项目投资等需求的人才作为人选,经双方达成共识、研究公示后,颁发聘任证书,形成“企业+项目+群众”三方利益共同体,实现三者良性互动、抱团发展。截止目前,全区127个行政村“特聘村主任”覆盖率达100%,所选人员中原籍外出优秀人才占比42%,专业技术人员占比11%,数字经济、文化旅游等区重点行业企业家占比65%,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

划清权责“科学精准”。明确“特聘村主任”、地方政府、村“两委”三方权责关系,形成发展合力。实施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不参加换届选举、不领取待遇报酬“三不原则”,履行智力支持、招引项目、搭建平台、参与投资“四大职能”;地方党委、政府负责争资金、争项目、争政策,向“特聘村主任”招引投建项目倾斜,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村“两委”负责激活群众参与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意愿。目前,全区行政村共有储备项目300余个,招引对接项目200余个,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近20个,通过采取“村集体公司+村民土地+企业入股”方式成功打造平桥花谷、金茗茶园等项目8个。

强化激励“引擎保障”。设立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管理办公室,区财政设立20万元专项基金,建立“竞赛+交流+测评”综合考核制度。通过举行 “特聘村主任”项目路演竞赛,召开季度片区工作交流会,开展聘任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群众代表“三方”“特聘村主任”年度测评等方式,奖励成绩突出、测评结果优秀的“特聘村主任”。推行“四个一”工作法,明确1名区领导联系1个镇, 1名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对接1个村,1名村“两委”干部每月汇报进度,专人对“特聘村主任”招引项目提供“保姆式”一站证照办理。目前,已评选优秀“特聘村主任”路演项目15人,推选“两代表一委员”5人,召开片区工作交流会3次。

开江县突出“三性”抓实抓好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

开江县按照“把优秀农民工引回家乡创业、把返乡创业农民工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的思路,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村基层骨干力量。

构建回引体系,突出精准性。建立组织架构。依托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建立上下贯通、立体联动的“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三级农民工回引工作组织体系,探索构建“1+N”结对帮扶机制,在北京、广东、海南、江苏、浙江、重庆建立驻外流动党组织6个,定期举办项目推介会、人才见面会等。截止目前,共回引优秀农民工481名。精准开展摸排。以“县为主体、乡镇实施、村社动员”的形式,逐村对农民工开展摸排,建立台账,对摸排出的优秀农民工由乡镇领导班子采取一对一联系方式进行“跟踪回引”。截至目前,共摸排农民工19万余人,其中优秀农民工2900余人。强化宣传引导。利用春节返乡有利时机,全县13个乡镇(街道)召开“农民工茶话会”,宣传特色产业项目、创业优惠政策、村干部待遇、乡村振兴等各项政策;发放“致开江籍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印发《达州市农民工实用读本》7.8万余本,印制农民工宣传手册7.5万余本。

优化创业环境,突出服务性。简化办事流程。推行一站式、联合审批、村社代办、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实行政策、项目、资金向农民工创业服务园集中和倾斜,打造农民工回乡创业“绿色通道”。落实创业扶持。成立农民工创业基金,对返乡创业对象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优先推荐创业农民工入驻创业孵化车间,提供证件代办、担保贷款等服务;发放社会保险、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职业培训等专门补贴。畅通信息渠道。建立258个由村支部书记任管理员的农民工创新创业服务微信群,及时发布开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新情况、村(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创新创业新信息和新政策;疫情期间,开辟线上“招聘求职”专栏,发布本地就业岗位8041个;开展“疫情防控我有责、返岗复工助抗疫”网络招聘活动3次,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个。

创新培养模式,突出针对性。采用打造“云课堂”、创办乡村振兴讲习所等多种方式,构建立体式培训体系,积极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据统计,春节以来累计开展农民工线上技能(含口罩、防护服生产等技能)培训1万余人次。实施党员发展计划。按照每个村每年培养优秀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3名,新发展党员中优秀农民工占比不少于70%的要求,把优秀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截止目前,共培养优秀农民工入党积极分子508人,发展优秀农民工党员147人。开辟干部选拔通道。按照村(驻外机构)推荐、乡遴选、县备案程序,从有返乡担任村干部意愿的优秀农民工中,选拔一批35岁左右、高中文化程度以上、有能力有觉悟有志于为家乡服务的农民工,纳入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目前,已配备农民工后备力量813名。其中,有82人担任村干部,30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