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绵阳市游仙区着力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作用
绵阳市游仙区通过整合阵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丰富功能设置,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阵地红色政治引领、凝聚人气民心、活跃乡村经济的作用,有效破解村级阵地长期以来“重建设、轻使用,有阵地、无人气”等问题。
突出红色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保障村级阵地政治性基础功能,鲜明“两委”标牌、国旗、党旗、党群服务中心等标志,增强红色氛围。围绕党史党建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本地乡土文化等内容,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避免大红大紫、千篇一律。坚持去除“行政化”,改单独办公为合署办公,腾退办公用房500余间,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农民夜校等大型功能室整合为多功能活动室,做到空间功能综合利用。
突出人气建设,凝聚人气民心。以提升人气为导向,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村级阵地就提供什么”原则,将腾退、整理出来的办公用房、会议室改造为舞蹈室、书法室、儿童活动室、村民议事堂等,预留一间房间作为休息室,供保洁员、巡河员、网格员等休息使用。积极推行农村“五网合一”,每个村免费提供一间办公用房,作为电力部门为主导的农村水、电、气、路、邮等基础设施保障部门驻村工作点,同时,在有条件的村布局农村电商,开展网上代买代卖,方便就近服务群众,将村级阵地打造成干部群众议事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突出发展建设,助力乡村经济。全面建立镇、村、组三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282个,其中镇级4个、村级245个、组级2033个,村支“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分开运行,预留办公用房给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以无偿或低偿的方式,将村部办公用房提供给辖区内农业企业、合作社、社会组织使用,既降低其运营成本,又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有效盘活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的闲置村部和闲置资产,通过对其放权赋能、颁证赋码,赋予市场价值,交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融资能力,实现闲置资产最大化利用。
南江县念好“三字诀” 抓实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
近年来,南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工回引培养工作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推动乡村振兴重要抓手,通过组织引领、平台培育、产业支撑等,推动实现“人回流、钱回投、业回创”,回引扶持3800余名优秀农民工创业,从优秀农民工中定向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228名,培养农民工后备力量1200余名。
坚持一个“引”字,做大做强储备“后备军”。一是调研摸排“实打实”。县委专题研究制定全覆盖摸排方案,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入户走访1.2万人次,累计编发慰问信息和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招集令”5万余条,广泛宣传家乡发展变化和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充分掌握发展状况和返乡意愿。二是建立组织“点对点”。依托驻外联络中心、商会协会、园区企业,重点选择西安、烟台、灵宝等南江籍农民工集中地建立流动党组织5个,并在县内建立农民工综合服务党组织23个、产业链党组织10个。三是谈心谈话“面对面”。建立定期联系走访制度,由县级领导带队,县挂联帮扶部门参与,分批到南江在外务工经商集中地召开恳谈会5次,加大定向回引力度,县委定期召开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座谈会,关心就业创业情况,主动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紧盯一个“育”字,倾情倾力锻造“生力军”。一是积极吸纳入党。细化党员发展指标到村到人,深入实施青年农民党员发展计划,党支部负责人优先对返乡农民工帮带培养,近3年已发展农民工党员410名,2020年计划再新发展农民工党员248名,占全年党员发展总数的60%。二是定向充电提能。依托巴中村政学院开设农民工专题研修班,整合农业部门、中职学校等资源组建百人讲师团,针对性设置专业技能、产业发展等课程,现已为2300余名返乡农民工充电提能,同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定期推送政策咨询、项目指导、融资服务等个性化服务。三是开展结对帮扶。落实县、乡干部与返乡创业农民工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制定帮扶干部“政策宣讲、技术指导、资金争取、难题化解”四大责任清单,对返乡优秀农民工进行跟踪培养、顶岗锻炼。
突出一个“用”字,调优调强组建“主力军”。一是创业致富一批。印发《南江县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方案》,全面落实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方案等政策,创办领办实体项目912个,其中1人被评为“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二是优先使用一批。以村级建制改革调整为契机,重点起用返乡优秀农民工,共有228名优秀返乡农民工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其中146名实现“一肩挑”。三是定向招考一批。积极打破体制壁垒和身份界限,从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农民工村干部中累计招录乡镇公务员16名和事业人员4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