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来源:屏山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宜宾市屏山县以乡村振兴需求点为导向、以干部群众关注点为保障,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引、育、留”全链条管理,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紧盯发展需要,建好乡村振兴人才聚集“蓄水池”。一是抢抓机遇引高端人才。依托东西部协作载体,以科技部、浙江省海盐县、科技厅等单位对口帮扶为契机,争取“三区人才”1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22名、硕博士研究生11名、东西部协作专业技术人才86名来屏山县指导帮扶,有效推动高端人才集聚,促成41个纺织企业在屏山县落地。二是对标短板引紧缺人才。紧扣农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人才短板,梳理各门类、各领域人才需求,精准布局招才引智,探索县招乡用和岗编一体向岗编适度分离改革,制定急需紧缺人才成长计划,构建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基础人才等分类分层招引体系,不断做大人才总量,做强人才质量,农业、教育、卫生三类人才“编内+编外”在岗率达100%。三是依托产业特色引实用人才。大力开展“名师服务基层”“一村一技”等专题培训,创新实施“家燕归巢”回引计划,开展“屏才回家”、优秀农民工“聚火”行动,分类建立1000余人的在外企业家、屏山籍大学生信息库,促成100余名在外屏山籍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吸纳6500余名在外农民工在县内园区企业务工。
创新培养模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助推器”。一是坚持科技支撑平台孵化模式。单设县科学技术创新中心,依托纺织科技园、农业科技园、纺织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富硒农产品开发中心、茶叶工程技术中心和蚕桑科技研发中心“两园四中心”,持续推进“1+11+N”省级孵化器平台建设,构建初创期企业精细化孵育、成长期企业专业化扶育,成熟期企业高效化培育的全流程孵化链条,已入驻服务机构20余家、在孵企业达30家。二是坚持主导产业精准培养模式。紧扣茶叶、水果等现代农业科学化发展需要,推行“大专家+小专家+土专家”带动模式,整合中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等技术专家93名,组建1个县级总团和茶叶、水果、粮油、蔬菜、林竹、畜牧6个产业分团的“1+6”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每年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攻关活动40余次,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三是坚持双向互派一线提能模式。落实“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培育机制,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共享、共育“三个双向”合作,与浙江省秀洲区、海盐县、嘉兴港区“双向互派”154名干部人才挂职锻炼,统筹开展各类人才专题培训70余期,开展“蓝鹰工程”订单式培训班,每年组织不少于500名技能人才到嘉兴市14家重点企业进行岗前实操培训,每年订单式精准培养蓝领技能人才1000人以上。
做实服务保障,点燃乡村振兴人才发展“新引擎”。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创新制定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八条措施、“屏聚英才”新十条等人才支持举措,提出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建立片区乡村人才服务站等举措26项,逐条制定实施细则,构建乡村振兴人才政策体系“四梁八柱”,为人才聚集、成长、发展、乐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强化激励保障。多样化开设种养殖、建筑工匠、烹饪厨艺、非遗文化等人才专题培训,支持各行业协会开展县级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给予限额经费10万元的补助,组织开展“纺织工匠”技能大赛、“屏山炒青大师”评选活动,吸引200余名人才参赛,评选5名纺织工匠、15名纺织技术能手、8名炒青大师,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积极导向。三是强化服务保障。举办首届“人才活动月”,开展“携手追光,一路有你”等10项活动;升级“屏山人才绿卡”2.0版本,将“标兵书记”、重点产业人才纳入绿卡覆盖对象,新增20家“人才绿卡服务联盟”商家,在全市县(区)中率先推出“屏聚英才”贷金融产品,为绿卡持卡人才提供贷款低利率、生活消费打折等服务,着力优化人才“1公里+24小时”生活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