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泸州市龙马潭区镇村改革“三优化”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0-07-27   来源:泸州市龙马潭区委组织部

泸州市龙马潭区坚持统筹全局、因地制宜、要素积聚总体思路,有序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和村民小组调整优化,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通过优化空间布局、组织体系和人才结构,不断夯实发展、治理和服务的基层基础,激活乡村振兴提档升级新引擎。

优化空间布局绘制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立足产业振兴目标,同步规划宜居建设,进一步开拓乡村振兴广阔前景。一是调大空间引领产业规模发展。坚持产业优势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整体规划与调研论证相结合,调减乡镇(街道)2个、行政村7个,预计调减村民小组45个,行政村幅员面积平均达到5.6平方公里,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基地11个。特兴街道融合原长安镇资源优势,规划建设“走马农耕文化+魏园婚庆文化+桐兴翡翠长廊+慈竹现代农业+长春果蔬基地”特色产业环线,实现乡村振兴版图提档升级。二是调适人口提升治理服务水平。聚焦城镇外延、征地拆迁等带来的农村人口市民化、空心化问题,综合考虑公共服务半径和基层运行成本,撤销行政村3个,村改居4个,10个村(社区)调整了地缘和人口,提升了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产业发展与治理服务的耦合度。鱼塘街道瓦房村因征地拆迁仅有78户村民,撤销后原农业生产区域及人口并入王庄村,其余并入鱼塘社区,基层治理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三是调优布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积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生态宜居环境、土地利用效率等,试点启动4个乡镇(街道)、15个行政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年内省市级“乡村宜居达标村”创建率将达到70%。双加镇大冲头村兼并中伙铺村后,科学布局生态养殖、果木种植、骑行观光、康养度假、文化博览等功能区域,着力打造村美人和、业兴民富的美丽新村。

优化组织体系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动能

立足组织振兴基础,凝聚改革发展合力,建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动力主轴。一是强化乡镇统筹能力。圆满完成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按照“6+1”科学设置乡镇(街道)内设机构,8个涉农乡镇(街道)均设置党建办公室和乡村振兴办公室,均配备乡村振兴规划师,普遍增设乡镇(街道)科级领导职数2名,建立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挂帅、班子成员分工协作的乡村振兴领导机制。二是强化党建引领能力。实施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改建村党组织6个、设立党组织13个,农民专合社等产业末端党组织达到75个;健全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其他各类组织为纽带的村级组织体系,村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50%,村民小组长中党员占比39.8%,围绕乡村振兴评选“党员中心户”483户。双加镇成立“十里渔湾”综合党委,从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乡贤联谊会党支部、大春渔业专合社党支部、柑橘博览园等组织中选配委员7名,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区域化发展。三是强化组织带动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对集体资产进行折股量化,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规范、集体成员共同受益,目前已完成23个行政村,年内将实现全覆盖;创新“3+N”组团服务模式,统筹力量选派党建指导员、乡村振兴“特聘村主任”和基层治理专干57人,提升村“两委”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的能力。

优化人才结构夯实乡村振兴底部支撑

立足人才振兴关键,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育年轻化专职化多元化的骨干力量。一是建强村组干部队伍。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任用管理办法》,推行村党组织书记考察选任、村“两委”成员联审备案和全员轮训制度,明确村组干部5方面退出情形,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专职副书记31人,着眼集中换届调优调强村“两委”成员,每村动态培养村级后备力量2人以上。目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38.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1.9%。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养工程和村“双带头人”遴选培养工程,每年动态培养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人才,全区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达到486名、村均15.2名,每年遴选8名以上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进行学历提升和素质教育,并作为村“两委”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重点培养。三是实施乡贤聚合计划。突出党组织集聚人才功能,广泛整合乡村成功人士、“五老”群体等骨干人才资源,组建乡贤联谊会18个,新乡贤人士达到532名,积极搭建公益慈善、建言献策、产业带动、文化交流等作用发挥平台,择优选任“特聘村主任”16名。双加镇乡贤联谊会组织编写了《联谊春秋》、《千年古镇—双嘉》等书,围绕传统文化、人文景观、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等撰写本土故事,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良好风尚。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