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来源:渠县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达州市渠县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强基赋能、多点突破、服务保障”三大行动,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走出乡村振兴别样路。
开展“强基赋能”行动,凝聚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筑牢“堡垒”强引领。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40个“共富产业”党组织在统筹资产资源、组织协调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建成涵盖各个产业门类的“共富工坊”88家,带动3600余人就近就业增收,实现年产值1.46亿元,促进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30余万元。深化“一村一项目·党建引振兴”行动,推动366个乡村特色项目落地实施,全面整治撂荒地10万余亩,村集体统一运营撂荒地2.31万亩。二是培优“头雁”添动力。深入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回引258名优秀农民工并纳入村后备力量培育,选派10名乡村CEO、18名“千名学子”到村任职,择优推荐19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后备力量参加“千名鸿雁”学历提升计划,按照“1+N”模式配备金融副镇长37名、金融村官89名、驻村农技员310名,持续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骨干力量。三是互鉴“拉练”明思路。建立集体经济“月度考评+季度拉练”预警机制,采取“交叉观摩+现场讲解+量化考核”形式,定期开展集体经济发展拉练考核评比现场会,现场学经验、找问题、补短板,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书记在产业谋划、项目包装、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上的实操能力。
开展“多点突破”行动,开辟集体经济发展新赛道。一是产业联建,发挥引领效应。结合全县7个片区发展定位,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结对帮扶机制,以片区为单位选取1—2个集体经济收入排名靠前的示范村,“一对一”结对帮扶集体经济收入靠后的薄弱村,通过技术共享、资源互补、渠道共用“飞地抱团”发展,打造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带。二是农旅联合,创新发展模式。整合项目资金1000万元,完善流江河流域观光农业特色片区和賨人谷生态旅游康养片区基础设施,积极挖掘巴渠文化、讲好賨人故事、演绎黄花仙子。集中打造汉阙公园、城坝遗址、撒欢乐园等景点,每年举办乡村文旅艺术节,构建周边乡村旅游环线,实现串点成线、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以农带旅、以旅促农,打造乡村旅游渠县IP。三是村企联动,共绘发展蓝图。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发展思路,创设“农户生产+支部领办+企业销售”模式,积极协调利用闲置土地等资源,发展森林禽、生态猪、有机菜、中药材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兴产业,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农旅研学基地。截至目前,全县集体经济收入总额2549.66万元、同比增长116.44%,其中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1个、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2个、收入20—50万元的19个、收入10—20万元的77个。
开展“服务保障”行动,构建集体经济发展新支撑。一是全方位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力量,探索成立集体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政策解读团、农机专家团、经管顾问团等,通过“支部点单、部门派单、团队接单”方式,整合力量下沉一线,为集体经济发展送信息、送技术、送政策,持续培育一批集体经济“百万强村”标杆。二是全周期托管服务。大力探索集体经济托管服务,以村党组织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推行农业生产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托管服务。整合场地、资金、设备等成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从托管撂荒土地、农用机械、销售渠道着手,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激发村集体经济自主发展能力。三是全链条监督管理。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三年攻坚行动》等指导性文件,鼓励基层在大胆创新、自主经营的同时,充分发挥监事会、理事会职能职责,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项目监管,真正实现政经分离、财务分设、资产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