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来源:巴中市委组织部
巴中市聚焦“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扎实做好回引、培育、激励“三篇文章”,着力破解城乡基层治理人才困境,倾情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城乡基层治理战队,努力为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做好“回引”文章,为城乡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
一是注重回引高层次人才。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每年3次以上深入成都、西安、重庆等地高校,扎实开展“智汇巴中·才领未来”引才活动,1175名“985”“211”院校引进人才中,有233名采取岗编分离方式,直接到基层一线为群众服务。二是及时补充基层急需紧缺人才。针对基层治理人才紧缺现状,及时使用空缺编制和专项计划补充基层急需人才,先后招录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18名、其他选调生158名、“四级联考”公务员195名、定向招录公务员113名,选聘乡镇事业人员5264名、“三支一扶”人员284名、西部志愿者272名。三是大胆选用返乡创业人才。出台《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三大行动”,全市回引返乡农民工3279名,其中1500余人被选拔为村干部,“一肩挑”比例达92.4%。四是广泛汇聚社会各方面人才。鼓励全市3.26万离退休干部、59名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998名两新党组织负责人等,牵头或参与实施教育培训、志愿服务、岗位带动等项目3000余个。巴州区“红叶艺术团”、恩阳区老年干部协会、南江县“拐棍宣传队”、通江县“老专家服务营地”、平昌县“老旧小区自治工作组”等,在组织、引导、服务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做好“精育”文章,为城乡基层治理打造“钢铁战队”
一是大力实施学历提升计划。从2018年3月起,依托四川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等高校驻巴教学点开展村干部学历提升教育,市县财政和组织部门为每名学员提供4000元补助资金,吸引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踊跃报名参与。目前,全市已有2061名学员报名入学,首批已毕业630人。二是大力实施铸魂提能计划。发挥市委党校、大巴山干部学院、巴中村政学院等阵地作用,每两年对乡村干部尤其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等开展一次全覆盖轮训,全市已举办培训班25期,7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市级以上培训。三是大力实施“双带”增效计划。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讲解、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每季度对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开展一次“双带”提升专题培训。2020年上半年,全市开展培训6万余人次,1200余名村干部走上创业创富之路,带动7.8万余名群众致富增收。四是大力实施顶岗历练计划。抢抓东西部对口协作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选派87名优秀乡村干部到浙江丽水、广东深圳及成都、德阳等地跟班学习。市本级从今年起,每年从南江、通江、平昌等县遴选2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主城区巴州区所辖社区跟班锻炼。
做好“激励”文章,为城乡基层治理筑牢“发展引擎”
一是激励优秀人才到一线建功立业。出台《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实施方案》等指导意见,引导优秀人才向城乡基层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流动。全市选派12名市级部门中层正职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调任156名优秀引进人才到乡镇担任党政副职。二是激励基层人才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对优秀乡镇(街道)干部,实行提拔使用、职级晋升、培养锻炼等“八个优先”;对优秀村(社区)干部,提高绩效报酬和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标准,优先推荐参加乡镇副职和“两代表一委员”遴选;对其他参与基层治理人员,整合网格员等“8大员”奖补资金,提高待遇标准,激发履职动能。三是激励结对共建单位人才来巴交流合作。与德国丹嫩贝格市、重庆市江北区、南充市等20余个市、校、企签订合作协议,鼓励各方人才来巴开展科技攻关和交流合作,并根据其贡献给予相应奖励。目前已合作开展科技攻关450余项(次)、人才交流260余批次。四是激励项目合作单位人才立足巴中出精品力作。精心编制“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等专项课题,委托四川社科院等单位专家学者开展实战研究,并面向全国高校招募实习实训大学生1063名(其中2020年162名),助力城乡基层治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