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宜宾市翠屏区、眉山市洪雅县坚持党建引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0-11-10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宜宾市翠屏区“四力驱动” 着力提升城市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

宜宾市翠屏区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红色引擎”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四力驱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提升城市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被列为全省首批省级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

以党建引领为“主轴” 凝聚共建共管合力。一是加强横向联建。抓实区域化党建工作,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吸纳120余名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建立联席会议、述职考评等制度,定期研究辖区党的建设、城市管理、基层治理等工作,协商确定150余个共建资源、需求和项目清单,参与社区服务400余次,带动各方力量参与城市服务管理。二是延伸组织触角。制定了《进一步优化完善社区治理“五大体系”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以居民小区(网格)、楼院为单元,新组建小区党支部33个,设立600多个楼院党小组,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将党的工作延伸到基层治理“末梢”。三是激活红色细胞。采取党组织主导、社区居民自治、物业公司参与的方式,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等45支,指导成立业主委员会75个、自管小组232个,建立党员过半的“红色业委会”29个。健全协商议事机制,发挥联席会、议事厅等共商共治平台作用,调动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合江门街道东街社区林家巷96号小区党支部成立大会

以责权改革为“关键” 增强联合协作动力。一是部门强责协同。探索“街呼区应、上下联动”机制,将46名城管人员和34名市场监管人员派驻到街道,公安、住建、环保等执法部门明确人员定期报到,接受街道统一指挥调度。印发城市基层治理集成改革任务清单,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30个区级部门,着力构建城市治理齐抓共管“大格局”。二是街道扩权赋能。以街道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为契机,按“5+1”模式设置社区(社会)治理办等综合办事机构。出台《街道工作规则》,厘清党工委、办事处“8+10”工作职责,着力推动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三是社区减负增效。出台《社区工作准入、退出审查制度》,清理职能部门派发到社区的工作事项,明确社区26项承办事项、41项协办事项、22项依法证明事项。设立1000万元社区发展基金,支持社区创办物业、家政等服务企业,开发经营性收费项目23个。

以优化服务为“重点” 塑造宜居城市魅力。一是服务中心扩容。实施11个示范社区阵地亲民化改造,推进1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下楼”和提档升级,拓展36个社区共享阵地5万平方米以上,初步建立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中心点,小区、两新、楼宇等党群服务站(点)为辐射支点的“1+N+X”城市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体系。二是服务资源整合。全面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深入开展“两新服务进万家” 活动,引入各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入驻社区阵地,提供家政、医疗、培训、教育等80多项服务。引进成都螺丝钉科技有限公司进驻3个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211项生活维修服务。三是服务模式创新。实施社区26类事项“全岗通”服务,推行“一专多能、全岗通办”“一人在岗、事项通办”。在社区、居民小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点),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居民小组长、社区民警、志愿者等力量进入网格,开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等工作。

大观楼街道仁和社区儿童之家科普进社区活动

以创新载体为“抓手” 提升精细管理能力。一是打造智慧治理平台。整合投入1.23亿元建设区级治理中心,整体打造“翠屏智享”集成数据资源信息平台,设置“党的建设、基层治理、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特殊管理、应急管理、数据管理”7个模块工作,在街道设置分平台、社区设置全科网格APP智能终端,实现数据上下协同、治理高效便捷,让城市基层治理跑出“加速度”。二是探索网格管理模式。按老旧小区约200户、新建小区约500户的标准,将36个城市社区划分为810个二级网格,整合各条块网格工作力量,组建“全科网格员”队伍,履行信息采集、政策宣传、便民代办等11项岗位职责,推行“5310”工作法,网格员每周进入网格不少于5次、每次下沉网格不少于3小时、走访10名以上群众,实现人在网里走、事在格中办。三是推进示范体系建设。探索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途径、新机制,印发《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确定1个街道、11个社区、22个小区,开展先行试点示范,集成37个区级部门资源下沉,实施80项特色服务管理品牌,“法律夜市”“六嬢说事”“老巷管家”等创新做法深受群众认可,全区城市服务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全科网格员”入户采集信息贴心服务居民

洪雅县“三力”推动新村聚居点治理

洪雅县聚焦新村聚居点无人管、没法管、管不好等现实问题,通过强化“牵引力”、激发“源动力”、增强“内生力”,推动新村聚居点治理走上有形、见效的新路。

党建引领,强化治理“牵引力”。结合聚居点人口规模、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全县新村聚居点建立党支部10个、党小组55个,选拔聚居点内有威望、有能力、有干劲的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打造新村聚居点治理“主心骨”。按照党员推荐、组织推优、民主选举相结合方式,在65个新村聚居点选拔医生、泥工、木匠、产业大户等有一技之长和奉献精神的村民453名,成立新村聚居点业委会,全面构建“党组织+业委会”治理格局。以“党组织成员+业委会成员”为主体,聚居点村民为补充,在每个聚居点组建1支党群志愿服务队,常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不断密切党群关系。

三治相融,激发治理“源动力”。全面建立推广“群众月坝坝会”制度,党组织每月15日前集中收集村民问题诉求,同业委会成员商议后提出解决办法,月底组织全体村民召开坝坝会,围绕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并就最终方案举手表决,以“三分之二原则”作为通过标准,实现大家的事大家办、商量办。全面建立推广“一村一法警”制度,依托各镇司法所和派出所资源,为每个聚居点配备1名法治宣传员和1名驻村民警,结合坝坝会等形式,常态开展法治宣传、以案说法、治安巡逻等,引导群众树立法治思维、增强守法意识。设立道德“红黑榜”,明确孝老爱亲、好人好事、勤劳致富等加分项和对应扣分项,依据得分每半年组织开展1次道德模范、孝老明星、致富能手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并挂牌展示,引导全体村民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

突出保障,增强治理“内生力”。依据新村聚居点发展现状及愿景,按照产业发展类别将全县65个新村聚居点细化为29个农业型、13个工商业型和23个旅游业型,因地制宜采取鼓励引导种植养殖抱团发展、提供就业创业信息、介绍游客资源等具体帮扶举措,助力聚居点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结合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常态组织全体村民开展集体庆祝活动,通过自编自导表演节目、开展包粽子送粽子活动和中秋赏月会等方式,不断和谐邻里关系、凝聚治理合力。结合“慧眼工程”改造升级计划,在每个聚居点设置8—12个“小微天网”,全覆盖监控小区;组织每个聚居点建立小区居民微信群,落实专人管理,及时回复咨询,实行服务代办,方便群众办事。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