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南充市嘉陵区、筠连县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

2020-12-29   来源:相关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

南充市嘉陵区打造小区治理共同体 做优服务群众身边事

近年来,南充市嘉陵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治理系列决策部署,聚焦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引领、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小区治理体系。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做优做实群众身边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准小区治理脉络,促组织合力“最大化”。一是思想认识上融合。将红色物业小区创建,列入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工程,纳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重点任务,推动全区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执行到位。二是推进力量上整合。建立红色物业小区联系会议制度,整合公安、民政、司法等17个部门力量,实行清单化推进、项目化管理、精细化落实,逐渐形成多部门联动发力的新局面。三是分类指导上结合。坚持因地制宜、分批推进,根据商业小区、老旧小区、还建小区等不同类型,在希望城、公路局、冯家桥等小区,探索不同的党建引领业委会和物业服务建设的有效途径,做到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边提升。

筑牢小区治理根基,促城市治理“最优化”。一是组织引领同心同向。推动小区党组织书记或成员通过法定程序担任业委会(自管委)主任或成员,把党组织的领导全面写入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议事规则和自管委议事规则,引导各方力量与党组织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目前,全区建立红色小区党组织80个,小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小区业委会主任的达到45%,属社区“两委”成员的达到90%,党在小区的领导力进一步增强。二是服务保障重实重效。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投入的红色物业小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除每年在留存党费中划拨20万元支持小区党组织建设外,还将每个小区党组织3000元/年的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红色物业有钱办事。三是考核提质严谨严格。由区委组织部和区房管办牵头,制定《红色物业小区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会同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小区党组织和物业企业实行联动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党组织和物业企业进行表彰奖励,优先推荐承包小区物业管理,对考核较差的小区党组织进行通报批评,同时纳入全区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范围,确保小区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滨江印象小区党支部设立疫情防控宣传点协助小区疫情防控

答好小区治理考卷,促为民服务“最实化”。一是需求导向上用力。线上建立QQ(微信)工作群,街道划片联系领导、驻片民警等单位部门干部任群内信息收集员,开设“党群意见直通车”,24小时不间断收集群众诉求;线下设置意见收集箱、公布服务热线,不定期组织业主党员、在职党员、小区网格员、楼栋党员中心户开展“1+N”党员干部包联大走访活动,全面搜集群众诉求,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精准性。二是问题导向上用力。全面推行多方联系会议制度,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协调街道本级力量、部门派驻机构力量、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组织等,协调解决社区层面难以解决的小区管理问题,确保矛盾“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三是宜居导向上用力。区委组织部联合市房管局嘉陵办事处、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等部门,牵头成立全市首个小区公益协会。协会由38支志愿服务队组成,主要在居民小区开展文明倡导、纠纷调解、困难帮扶、儿童关爱等公益活动,引导城市居民积极参与小区共建共治共享。今年以来,小区公益协会接受社会捐赠物资近50万元,累计开展各类活动200余次,服务群众2.3万余人次。

嘉陵区希望城小区党组织举办小区新年晚会

筠连县社区“服务超市”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米”

筠连县聚焦服务需求多样、服务内容增多等现实问题,发挥社区“大党委”聚合效应,聚力打造社区“服务超市”,将社区服务资源登上“货架”,让居民按需“下单”,推动社区服务便捷化、亲民化、精细化。

将服务功能移进“超市里”。全域开设“智慧社区”动态防控中心,完善6610个社会监控、1.7万辆“两车天眼”,精准完成对社区治安环境及重点人员把控。整合人社、民政等资源要素,联手安装“社区e站”,完善公共服务事项56项,共享政务信息3300余条,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目标。推进“党员活动之家、妇儿幸福之家、老年康养之家、邻里和谐之家、商户联谊之家”的“5家”功能场所建设,相互为重点关爱人群提供健康知识宣传、定期义诊服务1200余次,讲授“成长必修课”20余场,收集居民集中需求反映1300余条,推动社区服务高效精准。

将服务队伍聚在“生活圈”。整合筠爱义工协会、助残协会、老年人协会等5大领域34个社会组织力量,搭建特殊人群服务、慰老服务、爱心帮困服务、儿童托管服务4大平台,开办少年舞蹈课、老年人日间照护等活动100余场,辐射社区3万余名居民。按照“双报到双承诺”制度,全县106家共建单位安排53名联系人成立“驻家报告团”,定期反馈居民需求并开放共享专业化服务资源,2969名机关党员到社区完成报到并发挥专业化职业化能力水平开展青少年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法律咨询服务120余次,帮扶社区困难群众47人,通过开展党员教育联抓,交通道路联管等活动点亮居民“微心愿”205个。

将暖心服务送到“家门口”。统筹辖区单位“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实效“四亮”活动,开放党员活动室、红色书吧、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39处,开展各类活动110余场,破除陈规陋习等方面问题1000余个。每月召开“大党委”联席会议,从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中梳理出包括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社会风尚等4大类231个需求,挖掘党建资源、场地资源、资金资源及文化教育资源4项内容,形成“红色领航行动”“党建风景线”“创客梦工厂”等共建项目6项,完成“党课我来讲”“绿色家园共守护”2项共建项目并举办活动34场。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