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9 来源:丹棱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丹棱县保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定力,通过县乡村三级党组织联动,探索“五三”城乡基层治理工作路径,有效开创城乡基层治理格局。
构建三大体系,完善组织保障。构建上下联动的领导体系。成立党政“一把手”任双主任的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实体化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推动乡镇、部门成立相应机构,采取“月督、季评、年考”等方式推动履职尽责。构建纵向贯通的组织体系。结合“两项改革”做优党组织,升格村(社区)党组织43个,成立小组党支部328个、小区党支部46个,选拔党员楼栋长200余名,构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365”工作体系。构建横向集成的协同体系。健全村(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工作机制,建立3个跨村联建党委、1个农村产业链综合党委、1个商圈党委,延伸党组织触角。城市社区全覆盖建立区域党委6个,吸纳28名驻区单位党员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推动2391名在职党员社区“双报到”,构建区域党建共同体。
深化三治融合,汇聚治理合力。激发自治活力。强化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效力,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推广“党群集中活动日”等工作法,激发自治内生动力。增强法治保障。建立网格微治理工作模式,划细54个城区网格,33名法学会员入驻19个网格服务群。开展“六无平安村(社区)”、法治乡村示范创建活动,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等称号。强化德治浸润。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建立“8+N”志愿服务队伍体系,打造“15分钟志愿者服务圈”。推动各村(社区)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建立“道德超市”,评选“最美家庭”,引领乡风文明。张场镇万年村“道德超市”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
抓好三支队伍,充实治理力量。机关干部沉下去。巩固脱贫攻坚帮联机制,全覆盖开展48个村(社区)、2600余户脱贫群众联系工作。选派乡村振兴“八大员”104人,招聘乡村规划师6名,构建基层治理“人才智库”。优秀人才引回来。实施“引雁兴丹”行动,建立“1+5”农民工党建组织体系,回引203名优秀人士担任村(社区)干部,农民工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占比超过80%。实施“新乡贤回引”工程,成立村级乡贤参事会,吸纳120余名丹棱籍齐乐贤士、50余名外地籍丹缘雅士参与基层治理。本土能人用起来。实施“田园名星培育计划”,开展不知火、脆红李种植技术比武大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80余名。组建乡土人才科技服务队,数千名“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坝开展培训服务。
做优三大服务,补足治理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五心”工程,打造“端淑”系列“高端基础教育基地”、让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基地”、温情四溢的“关心关爱基地”。完成5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推进5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市综合治理。围绕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建设集“党建+服务、文化+体育、医疗+养老”于一体的社区邻里中心。扎实推进85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立党组织领导,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多元服务联合保障的“1+3+N”老旧小区治理体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龙鹄村“一元钱”垃圾处理模式、人畜粪污“3211”综合利用模式等做法,打造田园秀美新乡村。先后被评为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强化三项保障,确保治理实效。强化经费投入。开展“蜜蜂培育”行动,兑现奖励500余万元。鼓励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县财政对取得大专以上文凭的补贴50%学费。出台居民小区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和《党内关爱救助办法》,困难党员救助标准突破2000元。强化集体经济。全覆盖建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探索“三变五合”,实现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以上的村(社区)达20个,占比40%。强化科技支撑。全域推进“智慧乡村·平安丹棱”建设,整合接入雪亮工程等10余个重点行业领域视频,启动40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新建探头1.7万余个,视频监控入户3万余户,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防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