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马边彝族自治县强化党建引领 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治理效能

2021-04-16   来源:马边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整合资金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67个,安置2442户10643人。针对安置点群众来自不同乡村,生活习俗各异、归属感不强等问题,该县坚持党建引领、分类施策,探索出了一条易地移民安置点有效治理的路子。

曙光小区鸟瞰图

完善治理机制针对性落实治理举措,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安置点治理机制。一是健全组织体系。在全县最大的安置点雪口山镇曙光小区成立党支部和工作委员会,选配8名治理干部。在3个中型安置点分别选配3名治理干部,在63个小型安置点分别选配1名治理干部,统一纳入所在村党支部管理,分类完善安置点治理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治理制度。根据安置点规模大小和人员构成,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统一建立“1+7”治理体系,分类制定管理办法,明确治理机构、治理干部职责和党员群众义务,细化落实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管理等7类具体制度,确保制度有的放矢。三是坚持县乡联动。建立安置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每月梳理治理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召集政法、财政、发改、教育等相关单位集中研判、现场分派治理任务,先后解决全县安置点专项治理经费等20余个问题。

曙光小区开展“阳光问廉、百姓问事”社情民意收集活动

服务群众需求。坚持将保障民生服务融入治理工作,推动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一是做好便民服务。推行居住地登记管理服务模式,根据安置点规模,分别落实1—3名治理干部专门办理便民服务事项。开展“我为家园出点子”活动,征求意见建议1500余条次,建立完善安置点便民服务清单,实现再生育申报等64项便民事项“出门就办”。二是强化民生保障。针对群众最关心的就近就学、就医和养老等需求,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幼儿园、卫生室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各51个,聘请67名“童伴妈妈”做好留守儿童关爱,落实51名“签约医生”上门服务,150余名留守空巢老人生活得到基本照顾。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开展治理干部“评星定级”活动,以户为单位,定期收集群众对治理干部的意见建议,每季度对治理干部工作表现、服务质量打分,评议结果占年度考核系数的2/3,倒逼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水平。

警民联动开展治安巡逻

倡导文明新风。充分考虑群众风俗习惯和生活特点,坚持依规治理,推动安置点良序善治。一是亲情引导习惯养成。组建“巾帼党员志愿服务队”,从勤洗手、勤叠被等生活小事开始,逐步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在安置点学校开设文明卫生课程,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群众养成良好习惯。每月评选“文明卫生示范户”,发放流动红旗,鼓励群众爱护环境卫生。二是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制发《德古调解工作守则》,在德古协会成立功能性党支部,规范德古调解行为,引导在法律范围内依照民俗习惯和公序良俗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睦相处、社区和谐稳定。三是刚性约束群众行为。“一事一议”制定“文明公约”,将牲畜敞放等18项旧习俗纳入负面清单,实施“积分制”管理,将落实情况与集体经济分红等挂钩。设立“红黑榜”,每月红榜表扬、黑榜曝光,引导群众弘扬传统美德、破除陈规陋习。

曙光小区包片卫生评标公示栏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