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华蓥市实施“四大工程”构建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1-04-23   来源:华蓥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华蓥市针对城乡结合部扩张加快、公共资源配置欠衡、群众利益交割、矛盾信访突出等问题,从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引导融入等方面重点发力,探索出一条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新路。

实施“融合工程”,理顺城乡结合部治理体制机制。一是明确治理各方权责。进一步厘清组织部、治理办和民政局在社区治理发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实现重大事项共商、重大工作共推、重大资源共享。对全市7个城乡结合部社区逐一明确联系级领导、联系部门和管理权限所属街道;引入社会资本形成多方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二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面对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交叉并存的现实和传统治理路径依赖的失灵,坚持为民和高效并重,大胆探索改革,在二元治理体制中萃取适应新时代城乡结合部发展现状的部分有机融合、择优执行。以发展眼光制定城乡结合部社区发展规划,公共资源适度倾斜投放、做好相关政策协同,稳步推进村、居并存向城市社区转变。三是发挥社区服务功能。明确政府“舵手”位置,提供足够的阵地、资金、人力保障;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负责“划桨”,挖掘和调动社会各种资源落实政府委托的公共服务。全面梳理社区承办和协助上级机关办理的事项,制定社区“责任清单”,明确除“责任清单”外的事项外,乡镇、街道和其他市级部门不得违规下放和指派任务,使社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抓服务、抓治理。

实施“领航工程”,破解城乡结合部党建工作散、浮、假。一是填补党建“空白点”。多措并举推进党员亮身份,将206名村、社区、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员和外来流动党员有机聚拢,建立7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开展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党内活动、共过组织生活,有效充实城乡结合部社区流动党员多、外出务工党员多等原因造成的“党建空白点”。二是建强支部“中轴线”。扎实做好机关党员“双报到”,在杜家坪社区试点以党员为媒介,实现支部联建、组织生活联过、优势资源联享。针对城乡结合部农贸、建材等行业经营人员多的特点,评选挂牌29个“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引领市场主体诚信经营;创新设置7个功能党小组,实现社区共治和市场共管。三是增大组织“辐射面”。全覆盖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建立驻社区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的社区“大党委”,打破社区党建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运行体制,将垂直型的管理结构变为扁平互补型。社区“大党委”有效整合区域内党组织阵地、人才、资金、信息资源,工作主导权、资源调配权和活动统筹权得到显著增强。

“大党委”组织开展义诊

实施“安居工程”,着力构建城乡结合部“熟人社区”。一是增进群众认同感。选择因经商、婚配等到城乡结合部长期定居的群众为突破口,探索赋予非户籍居民参与社区选举和治理,效果较好。常态开展市级领导、市级部门和街道负责人在城乡结合部社区坐班接访制度,分类建立困难群众、民生诉求和社会稳定三本台账,实行“责任制+时间表+销号制”管理。二是增进群众安全感。利用社区“周末议事厅”,常态开展消防、用电用气安全、防艾等宣讲,切实提升城乡结合部的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天网”“雪亮”“慧眼”工程的覆盖率,对城乡结合部发生的盗窃、治安案件严肃查处;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六清”行动,对城乡结合部高发的威胁社会安定的恶性帮派势力、宗族势力严厉打击。三是增进群众归属感。将全市107名城乡结合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应需为群众提供代购代买、矛盾调处等6类志愿服务,让群众感受组织温暖。充分发挥志协、老协等社会组织反映迅速、群众接纳性强的优势,通过“群英断是非”等群众活动增加居民相互交往的机会和频次,构建“民事民管、民难民解、民需民助”的“熟人社区”。

调研城乡结合部群众住房安全

实施“乐业工程”,破解城乡结合部居民就业难问题。一是开展就业培训。根据群众需求,在社区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开展计算机操作、厨师、汽车维修、电商等7个专业21场次技能培训,参培人数超过500人次,提高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择业技能,增强就业和适业能力。二是畅通就业通道。通过华蓥e就业、华蓥发布、华蓥民工之家等平台,及时发布企业就业信息;组织2家中介机构到全市重点村、社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社区宣传企业和园区用工优惠政策。在3个城乡结合部举办就业洽谈会,帮助百余名群众签订就业协议。制定华蓥山经开区企业用工优惠政策,对企业和就业群众落实双向财政奖补,夫妻双方稳定就业1年后,即可每年拿到2000元奖励。三是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挖掘城乡结合部本地的就业岗位,开发出家政、托幼服务、养老服务、小型商贸、网格员等30余个就业岗位,临时用工信息收集发布机制,引导本社区居民就地灵活就业。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
四川党建app
(安卓端)
四川党建app
(IOS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