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党建 > 城市基层党建
绵阳市游仙区、高县创新机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2021-05-11   来源:绵阳市游仙区委组织部、高县县委组织部

绵阳市游仙区“多网融合”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绵阳市游仙区在“电管家+网协员”电力先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网协员”队伍职能,探索实施“村网共建、多网合一”要素服务模式,做大“网”的“朋友圈”,变“电网独唱”为“多网合唱”,实现水、电、气、路、邮、通讯等领域公共服务保障“一步到位”。

创新政企联动,构建多方合作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统筹引领作用,在首批试点的3镇50村,搭建“镇、村、企、民”多方合作平台。一是搭建共商交流平台。镇党委牵头设立村网协服务办公室,建立镇、村、企联席会,要素保障企业与镇政府共商共议共定合作协议。二是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村党组织整合群众“帮、代、巡、宣、协”5大类要素服务需求,明确“网协员”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要求。三是搭建共管共用平台。建立企业购买服务,委托镇村管理考核的共管共用机制,构建起“企业主体、专兼结合、镇管村用、共建共享”的管理服务体系,确保“水、电、气、邮、讯、银”等服务要素下沉入户。

鲜明工作导向,建强基层治理工作队伍。围绕服务群众总基调,严格选任“网协员”,实现镇村治理精准有效。一是鲜明专职导向。坚持“村人治村”,结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工作实际,优先从返乡农民工、离任村干部、优秀村组干部、退役军人等本地人才中选拔“网协员”,实现“一村一网协员”,建设稳定干事队伍。二是鲜明能力导向。坚持要素服务下沉入户、真正服务于民原则,突出“熟悉村情、有文化知识、人品端正、协调力强”4个标准,择优选拔履职能力较强“网协员”,建设高效干事队伍。三是鲜明发展导向。坚持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培育“网协员”社会组织,逐步将企业向政府购买服务,变为向村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构建培训体系,优化要素服务工作能力。着眼思想政治素质、通识技能提升、群众工作方法等方面,分类建立镇、村、企管理培训体系,保障服务质量。一是党建引领提思想。以镇党委为主体,依托基层党校主阵地,将“网协员”党性教育与镇村党员干部培训有机结合,开设党性教育专题课程,不断提升“网协员”为民服务思想认识。二是职业培训提技能。以要素保障企业为主体,举办职业技能专期培训,开展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颁发作业许可证,确保“网协员”持证上岗,“小问题”现场解决。三是村级指导提能力。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帮助“网协员”协调具体事务,丰富群众工作方法,“网协员”在履行原有职责基础上,可及时掌握和回应群众各类诉求,发现并处理各类不稳定苗头,成为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夯实了基层政权基础。

强化工作保障,实现多方共赢互利。优化统筹企业薪资待遇,在强化“网协员”保障基础上,实现企业降本增效。一是多网合一简人员。实施“村网共建、多网合一”要素服务模式后,将水、电、气、邮、通讯等多名要素服务人员整合为一名“网协员”,改变过去要素企业服务人员各自为阵局面。二是多方联动降成本。各地根据辖区村民实际需求,分类确定企业要素服务内容,各企业通过联动购买服务模式,分别提供200—500元不等的薪酬报酬,“网协员”每月综合薪资达到1500—2000元左右,企业年均成本下降20余万元。三是一体推进消盲点。建立跟踪问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待遇挂钩,督促“网协员”一体推进要素服务进村入户,常态化开展各类要素保障情况巡护巡查,消除服务盲点。

高县“三同模式”打造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生活共同体

高县符江社区由原石门社区、新城社区合并而成,位于县城西北边缘,是全县唯一的一类社区,与百家村、骆家村、鹅卵村等5个村交界。近年来,符江社区通过党群同心、资源同向、治理同步的“三同”治理模式,打造出城乡结合部新型社区生活共同体。

党群同心,健全组织引领治。聚焦党的核心引领,完善治理构架、提升治理质量。一是组织联建同引领。成立符江社区党委,针对城乡结合部区域专门设立石门片区支部,按户数将社区细分为32个网格并同步设立党小组,由镇党委牵头与周边村组建城乡结合部党建联建,构建“区域党建联建+社区党委+片区支部+网格党小组”的治理体系。二是四长联动同助力。健全社区党委书记担任街道长、网格员担任网格长、物管经理担任小区长、居民代表担任楼栋长的“四长”联动机制,推动治理深入楼栋“最后一米”,疫情防控、人口普查期间,组织48人开展全覆盖走访,累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三是群众联心同参与。由社区牵头在辖区内成立小区业委会8个、自管委员会21个,引导群众自发成立停车自管协会、环境自管小组、宠物等居民自治团体20余个,通过周末议事会、楼道议事会等方式,协商解决车辆乱停、楼道乱堆、高空抛物等痛难点问题28个。四是三阳联结同服务。统筹社区志愿者以少年儿童为主成立“朝阳队”,以网点技术人员、年轻志愿者为主成立“骄阳队”,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主成立“夕阳队”,今年分别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文明用语劝导等活动20余次,提供家电维修、物品帮购等志愿服务170余次,开展道德讲堂、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150余次。

“朝阳队”开展交通安全劝导活动

“骄阳队”参加创文工作志愿者活动

资源同向,全域共建统筹治。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全域共建,不断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满足社区居民需要。一是项目资源应民需。强化基础设施保障,打造“德润符江”党建主题阵地,升级改造9个老旧小区管网,黑化8公里主要道路,建成1100余套保障性住房。大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依托县域综治管理平台,对辖区进行24小时联网监控,切实提升居民群众安全感。二是单位资源解民忧。与32家驻区机关事业单位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组织300余名党员包网格,认领治理项目50余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2次,帮助协调社区服务用房、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党建驿站”“四点半课堂”“日间照料中心”等平台,解决群众后顾之忧。三是企业资源惠民生。依托靠近工业园区优势,积极为企业和居民牵线搭桥,全覆盖走访调研10余次,精准掌握企业用工和居民务工需求,累计向辖区内企业、贾村工业园区等输送劳动力1152人。组织周边企业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技能培训等服务16次,引导企业资源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四是文化资源育民风。依托辖区内硕勋纪念馆、家风家训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时代楷模长廊等文化教育资源,开展“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等各类红色教育活动370余次。挖掘培育“四川好人”刘孝冰等身边典范人物,开展进小区宣讲活动16次,培育文明新风。

道德模范事迹讲座

宜宾市最美家庭、四川好人、高县道德模范刘孝冰家庭

治理同步,分类施策精准治。针对人群特点进行精细分类,同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治理类别和方式。一是流动人口双向管。针对其他地区到辖区内务工经商学习的1万余名流动人口,与户籍地互通信息,开展派出所居住登记制度宣传52次,引导符合条件的2152名流动人口就地落户,协调新城幼儿园、硕勋小学等学校解决就学2368人,鼓励流动人口加入业委会、志愿者队伍、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参与治理。二是挂靠居民定期访。针对辖区内因大学毕业、士兵退役及其他原因挂靠户籍的5100余名非常住零星户,每季度通过微信、电话、上门走访等方式全覆盖了解居民生活轨迹和生产生活状况,今年累计联络服务6800余人次,全力提供房屋租赁、证照办理等便民服务1800余人次。三是失地农民委托培。针对辖区内5000余名有技能需求的失地农民,委托县就业局、县妇联、县残联等单位,开展水电工、厨师、家政、种养殖等项目培训,逐步提升居民自我发展能力,目前已举办各类培训班32批次培训2300余人。四是特殊人群结对帮。针对辖区内1200余名特困供养人员、矫正人员等特殊人群,通过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邻里结对互助,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不定期开展上门走访,每年组织协调20余万元爱心资源慰问五保户、低保户等困难居民370余人,教育引导特殊人群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组织月嫂培训班

四川党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