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来源:相关市<州>、区<县>党委组织部
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街社区“三+”模式助力志愿服务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仁和街社区地处仁和老城区,部分房屋老旧,多以原市区改制企业单位家属楼聚集而成,呈现下岗职工多、困难群体多、复杂诉求多、历史性矛盾多等特点。近年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和工作创新,以“三+”模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着力解决辖区群众难题,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党建引领+制度搭台”,夯实志愿服务基础。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强化基层治理,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通过党员带头参与,发布招募公告、丰富活动内容、加强实际操作培训等方式,在辖区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带动一批企业和群众从“旁观者”逐步变为“行动者”,有序参与志愿服务。同时,升级完善“志愿服务积分”回馈制度,通过记录服务内容和时长,按服务1小时=10个积分的标准,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进行发卡登记,并协调辖区商贸企业联合实现积分兑换(200积分可兑换饮用水水票一张,500积分兑换电影票一张等),引导和鼓励群众树立“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截至目前,社区志愿者达900余人,开展困难群体帮扶、未成年教育关爱等服务活动300余次,部分志愿者积分已突破5000分。
社区党员开展志愿服务
“清单管理+菜单定制”,丰富志愿服务内容。针对辖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多的特点,社区党委引入信蜂居民服务有限公司、麦笛儿户外成长部落、市援少会、花城义工、仁和区专业社工协会等社会组织,进行深度合作,对不同类别人群的需求,列出中小学生课外学业辅导、空巢老人日间照料等服务项目“清单”20余个,并逐项跟进。依托党支部开展“居民点单+党员接单”的定制服务,让群众可以根据自己需求点单,党员结合自身实际接单开展相关服务,提高服务精准性。如辖区多位老人反映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孙儿不好管、不听话等情况,社区党员志愿者联合区专业社工协会为留守儿童提供定制志愿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党员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学生)辅导功课
“项目运作+品牌打造”,延伸志愿服务触角。通过项目分类管理,精准实施,社区孵化出了“红马褂”“七彩仁和”“033”法律援助热线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在补充社区治理力量的同时,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红马褂”服务队通过收集议题、确定议题、成立“X”小组、拟定实施方案、公开公示的“五步议事法”,积极开展民主议事协商,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改制企业遗留问题和开放性楼栋管理问题。“033”法律援助热线在收到矛盾纠纷信息后,社区及时组织法律顾问或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让矛盾化解在基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由党员、社区大学生、居民志愿者组成“七彩仁和”志愿服务队,在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宣传、入户登记排查、居家观察后勤保障服务等一线,得到群众认可和好评。
社区组织协调矛盾纠纷
德昌县分层分类试点推进基层治理工作
德昌县坚持问题导向,分别以1个社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1个村的干部惩处、1个村的综合清理整治、1个系统的整顿提升为突破和试点,分层分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着力破解基层治理“无从下手”难题。
惩贪治腐,强筋健骨。以昌州街道茶园村干部严重违纪违法为着力点,大力整治村干部乱象。一是严查快处强震慑。针对举报茶园村原党支部书记蔡某腐败问题,迅速成立核查组,核查清楚其收受贿赂,违规处置集体资产,涉嫌贪污、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问题,依法依规依纪严惩相关人员。二是集中整治找根源。建立县委书记联系指导和“四个一”帮扶机制,组织镇村党组织召开专题反思会查找问题,组织县乡村三级党员领导讲专题党课,联审把关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撤换责任心不强、能力不足社长2名,高标准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退出验收,确保整治实效。三是警示教育增敬畏。在案发地逐社召开社员会进行警示教育,依托各类专题党课,拍摄制作《烤烟变房记》,开展“以案促改”千人警示教育大会,为全县干部强健筋骨。
化解矛盾,生机活血。针对麻栗镇大坝村七社烤烟基地权属等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基层矛盾纠纷集中化解。一是建强指导专班。县委整合12家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选派15名骨干协助镇村党组织宣讲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和党规党纪,指导开展基层党建和一线任务,着力破解“镇村力量办不到、部门单独行动做不好”难题。二是突出领导核心。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整合镇村社党员干部组建12个工作组,分领治理任务并对口联系群众,推行“互谅互助”“大家的事情商量办”等互动协商机制,直面问题矛盾,做好群众意见建议收集和思想工作。三是凝聚共治力量。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关心问题,聚焦群众在组织联系、情感交流、价值需求、利益诉求、文化追求等5方面社情民意,调动辖区各领域党组织和社会资源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四是形成思想共识。召开“基层治理试点工作学习宣讲坝坝会”,邀请6家业务主管部门开展现场宣讲、答疑解惑,收集解答群众问题30余条,有效化解基层矛盾,融洽党群干群关系。
扫恶除黑,创优环境。针对南坛村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长期被黑恶势力把持操控、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负面影响较大等问题,对全村开展为期近2个月的综合清理整治。一是整合力量齐上阵肃清余毒。县委统筹11个部门建立领导小组下设4个职能组,对南坛村党建、组织建设、意识形态、社会治安、国有和集体资产等进行全方位综合清理整治,并大力开展宣传形成震慑效应。二是突出组织建设从严“回头看”。围绕基层组织履职、廉政、守法等开展清理,围绕村“两委”换届、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发展党员等工作开展“回头看”,对拉网式摸排调查出的103条线索梳理分类并逐条研判会商,严处篡改入党材料、突击入党等问题。三是瞄准完善制度机制促进长效。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召开案发地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或反思会机制,建立限时整顿提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机制,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委备案管理、村干部县级联审制度,全面实行发展党员预审联审制度,探索构建扫黑除恶与基层治理打治兼顾模式。
青神县做好“五篇”文章
跑出百家池村乡村治理“加速度”
高台镇百家池位于青神县城东北约5公里,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农户908户,人口2568人,其中党员96人,下设党小组8个。近年来,该村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凝心聚力做好“规划引领”“补短升级”“营销造势”“人文生态”“乡村善治”五篇文章,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走出一条百家池特色的治理之路。2019年,百家池村获评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成功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和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聚力统筹,做好“规划引领”文章。统筹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决定乡村振兴质量。一是指挥“一盘棋”。成立全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指挥部”,县委书记当好一线总指挥,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县级职能部门当好“后勤处”,县委办、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等8个部门各联系1个村民小组,在规划编制、公共服务提升、生产要素流动等方面提供坚实保障。高台镇是“主战场”,坚持挂图作战,调集精干力量组成工作队伍,以“百家池振兴”推进“乡镇振兴”工作。二是画好“路线图”。高标准编制百家池村庄规划,创新形成“产业有品质”“营销造品牌”“宜居享品位”“治理树品德”的“四品”模式,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为总体目标,积极创建国家级椪柑现代农业园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农旅高度融合发展的富裕美丽乡村。三是整合“要素包”。强化人才保障,与中国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开展土地制度改革跨学科交流专题调研,抽调专技人员80人专班驻点帮扶。强化土地保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县自然资源局及时调整乡镇规划修编,落实60亩项目建设用地。强化资金保障,2019年园区总投入4.5亿元,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整治。
提升品质,做好“补短升级”文章。以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目标,推进关键项目补短板、基地建设,推广绿色种养循环经济。一是开展项目补短行动,提升创建质量。建设占地210亩的冷链物流园区、柑橘博览园区和物流产地前置仓,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亩,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2000多亩,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柑橘轨道运输车示范基地。二是开展基地建设行动,提升园区质效。成功创建全国晚熟柑桔优势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快建设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建有26个标准化养殖场。加快建设物联网示范基地,物联网服务农业面积3000亩,建成椪柑高标准果园5000亩。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启动椪柑新品种母本园建设,培育柑橘品种60个。三是开展绿色种植行动,提升产品品质。荣获全国柑桔绿色防控示范区,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计划,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建立起农业生产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园区“三品一标”产品实现全覆盖。
打响品牌,做好“营销造势”文章。因村制宜,精心谋划,坚持在“青神椪柑”品牌上下功夫、求实效,让果树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摇钱树”。一是搭台营销。培育电商5家、微商30余家入驻京东、淘宝等,打响橘香百家等产品品牌,举办椪柑网销大赛,销售额达6200万元;借助高峰论坛平台,4个国家采购商、省内外参展商、四川农业大学等顶级专家,推动青神椪柑区域品牌营销。二是会节造势。举办中国·青神第十届椪柑节,青神椪柑亲吻中国打卡24个省市,来自6个国家15个省市400多名客商参会,签约12项,总金额5亿元。三是借船出海。参加农博会、西博会、广交会等会展10次以上,推动园区农产品进展会、进商圈、进超市;积极与中柑所、日本爱媛县合作,建设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日合作园,改造高标准果园1000亩;拓宽青神椪柑市场,神果环球龙头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创汇1600万美元。
彰显品味,做好“人文生态”文章。百家池村推行乡村绿色发展,让良好人文生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一是建设生态宜居之村。分类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分发“橘香百家”LOGO垃圾箱910个,农户覆盖率100%;开展污水治理行动,新建污水生态处理设施17个,覆盖农户492户;开展“厕所革命”行动,改造厕所611座,实现农户卫生厕所全覆盖。美化绿化家园。绿化村庄13000平方米,绿化道路7公里,编制竹篱笆10公里,沿河观光步道栽植银杏6公里。政府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党员先锋队+宣传监督”行动,组织老党员分段对农户庭院进行监督管护,开展宣传10余场次;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创人居环境示范户”评选,举办“庭院整理”课堂,引导妇女自己动手改善环境,共同参与环境整治。二是彰显乡村人文之韵。用活本地特有文化资源。以水为脉、以竹为景、以椪柑为特色、以东坡文化为魂、以田园为载体,推进园区景区化建设,举办农民丰收节,打造“椪香”“竹艺水乡”农业主题公园;依托一江两河,发展创意民宿,让恬静的农家庭院变为休闲度假家园。群众自发参与建设乡村文化。打造农耕文化主题墙绘20余处,传承乡土文化,记住乡愁,被“学习强国”、四川农村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多次报道。三是夯实乡村民生之基。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业环线32公里,美化道路10公里,实施亮化工程,新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构建“合作社+农户”“公司+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租金、入股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增收10万余元,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惠民政策落实到位。组织村民参加健康免费筛查,全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农村居民医保、养老保险、适龄教育均实现高水平全覆盖。
树优品德,做好“乡村善治”文章。百家池村创新乡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安全感。一是以自治为基,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关键要组织振兴,配齐培优“两委”班子队伍,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开展“实施星级创建打造过硬支部”活动,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支部引领发展致富,成立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借助农民夜校,做好技术培训,推广“三规范、三统一”,实现股权量化收益分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示范做来看,村民自发加油干,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开展美丽宜居家园建设。二是以德治为要,塑造乡风文明。开好道德讲堂,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张贴道德评选红黑榜,做讲道德有品德时代新人。用好平台厚植乡风文明,借助姐妹工坊开展就业培训,在儿童之家开展亲子活动,培育家长和儿童良好兴趣爱好。发挥德治作用,成立乡风文明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发挥本村有德望人士的影响力,修订村规民约12条。三是以法治为本,提升治理水平。法治理念深入民心,组织开展“红袖标”工程和“法律七进”常态化宣传活动,邀请村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援助6起。提升群众安全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无村霸等黑恶势力,搭建村级综治中心,依托雪亮工程,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构建更加完善的农村治安防控网。